第三章 何草 (六 上)(2 / 2)

“唐公李淵,朕之糧草可供大軍東征之需?”楊廣揮手命令段文振歸班,走到點將台邊緣向下高聲詢問。

李淵縱馬急趨上前,先於馬背上施禮,然後高聲回答:“回陛下,懷遠鎮共屯軍糧一萬萬斤,可供大軍三月之需。柳城,燕郡,亦屯糧數量如許,一年之內,三軍衣食無憂!”

聞此言,大隋皇帝陛下滿意地點了點頭,拱手,肅立還禮。然後,略微抬高了些聲音命令:“你切與朕說說,護衛萬萬斤糧草在前線,你總計用了多少兵馬!”

“回萬歲,末將身為司庫督尉,麾下有兵一千二百人。全賴辛將軍、宇文將軍和麥老將軍照應,才確保軍糧絲毫未失!”李淵想了想,高聲回答。

“一千二百人!”楊廣手指遼水,哈哈大笑。“我遣一良將,以千餘新兵守大軍之糧,高元小醜屯兵二十萬卻不敢過河來爭。弟兄們,你們說,咱們百萬大軍臨境,高元小醜敢逆我軍鋒櫻麼?”

“不敢!他不敢!”

“戰,戰,戰!”呐喊聲一浪高過一浪。李淵帶著千餘新兵在懷遠鎮巡視了半年多,高句麗的確沒敢光明正大地和大隋交過一次手。唯一一次派兵來夜襲糧倉,還被李淵麾下的一名旅率給殺得大敗虧輸。想想敵軍戰鬥力如此之差,將士們自然又多了幾分克敵致勝的信心。

楊廣的雙手向下壓了壓,暫時製止了眾人的歡呼。對著所有將士,他大聲宣布:“李將軍護糧有功,朕不會忘。三衛將士為朕守土,朕亦不敢不酬。今日之後,朕會將爾等名字、籍貫一一記錄在案,著有司傳信地方。令郡縣存問從爾等之家,使弟兄們無後顧之憂,榮耀鄉裏!”

“家鄉父老,將以爾等為榮!”楊廣張開雙臂,對著三萬餘將士高喊。

“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將士們用誓言來回答皇帝的情誼,一些新兵激動得滿臉是淚,卻誰也顧不上用手去擦。

伴著將士們的高呼,麥鐵杖、宇文述和辛世雄三名大將軍又結伴上前,爭著要做過河先鋒。李淵在軍中隻是個五品的司庫督尉,手中兵微將寡,自然不能與幾位大將軍爭風頭。待楊廣慰勉完了諸位將軍,他再次向前方行了個軍禮,低聲奏道:“啟稟陛下,末將無勇無謀,不敢爭破遼首功。願獻三十匹突厥駿馬,供陛下踐踏遼東之土!”

“突厥駿馬?在哪裏,牽來朕看!”聽完李淵的話,楊廣高興地命令。臨戰有人獻駿馬,這是大大的吉兆。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想把駿馬展示給眾人,以激勵將士攻城拔地之雄心。

李淵早有準備,先告了個罪,躬身退下。不一會兒,又和建成父子兩個趕著三十匹駿馬緩緩走向點將台。那三十匹駿馬是從劉弘基和李旭所獻良駒中精選出來的,通過一冬天養精蓄銳,個個毛色水滑,筋骨強壯。看到一匹匹無鞍無絡的千裏良駒打著響鼻在點將台下刨沙踏土,台上眾人不由喜得笑逐顏開。

“此馬乃末將麾下兩個壯士千裏迢迢從突厥販來,委托末將獻於皇上!”李淵跳下戰馬,摸著最前方一匹良駒的棕毛,驕傲地說道。

臨陣有“野人”獻騎,這更是吉兆中的吉兆了。大隋皇帝聽了,心中愈發歡喜。點點頭,低聲問道:“不知道是哪兩位壯士,李卿可否告知朕壯士姓名!”

“稟陛下,是故刺史劉升之子,右勳侍劉洪和上穀良家子李旭,他二人如今俱在軍中護糧!”李淵拱手,正色回答。

“把馬交於內宮總管收了,朕留著獎勵有功將士。把壯士喊上前來,朕要親自嘉獎他們!”楊廣點點頭,笑著命令。

早有內衛上前,幫李淵照看戰馬。聞此令,大夥慢慢驅趕,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中將駿馬趕到了校場一角。黃門官一聲令下,幾個侍衛交替著將大隋皇帝的最新旨意傳了下去。

“聖上有旨,宣右勳侍劉洪,良家子李旭上前晉見!”侍衛們悠長的聲音,刹那間傳遍校場每個角落。

注1:自周代開始,身披戎裝的將士對帝王就以拱手,肅立為正式禮節。在電視上看到身披重鎧的武將給皇帝下跪,真不知道披著三十多斤的鎧甲跪下去後,他怎麼向起站。

注2:西域四郡,即現在的青海、甘肅和新疆各一部分。西海為青海、鄯善在羅布泊附近。大業四年,宇文述將四地納入大隋版圖。

注3:隋煬帝這個人有很強的精神分裂特征,有時禮賢下士,有時忌賢妒能。能運籌帷幄派遣將士擊敗突厥和吐穀渾,也稀裏糊塗導致高句麗大敗。正史上,他的妃子和子女都比李世民少得多,私人宮殿也比李世民少,隻是治理國家的後果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