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何草 (六 上)
大隋皇帝陛下是騎著戰馬走入軍營的,身後邊跟著兵部尚書段文振、工部尚書宇文愷、刑部尚書衛文升、侍郎獨孤學、尚書右丞劉士龍、駙馬宇文士及、觀德王楊雄等肱骨親信大臣,所有文武俱是一身戎裝,看上去英姿勃發。
文武百官和禦林護衛列隊從士兵們排成的方陣前走過,在山崩海嘯般的歡呼聲裏,簌擁著皇帝陛下走上點將台。有內宦搬來胡床,皇帝陛下拒絕落座。身披戎裝的他推開侍衛,“騰、騰、騰”上前幾步,目光如閃電一般掃過全場。
“參見陛下!”三萬多將士齊聲呐喊,抱拳,肅立,端端正正向前方置以軍禮。(注1)
“將士們辛苦!”皇帝陛下抱拳,肅立,竟然以同樣的軍禮相回。
“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眾人同聲山呼,曠野間傳回一波波共鳴,驚濤駭浪的呼喊聲裏,無數人熱淚盈眶。
這一刻,幾乎每一個人都心潮彭湃。眼前身披戎裝的壯士才是大隋皇帝,那個十六歲破突厥,二十歲領五十萬大軍掃平江南三十州一百餘郡的大英雄楊廣。身穿戎裝的他看起來比躲在黃金禦輦內那個人倜儻得多,英武得多,雖然缺了幾分神秘感,卻在瞬間贏得了三萬府兵和一千二百名護糧將士的尊敬。
點將台上,楊廣揮了揮手,歡呼聲嘎然而止。目光再度環顧四周,他大聲說道:“朕今天至此,是來看一看一年多來,為我大隋駐守此地的壯士是什麼模樣。朕今天到這裏來,也是來看一看遼河兩岸的萬裏江山。朕來了,朕看到了,朕沒有失望!”說罷,他手指東方,大聲喝問:“弟兄們,你們誰能告訴我,那邊是什麼地方?”
“遼東!”眾人異口同聲地回答。
“一河之隔,你們可否為朕將那片疆土取過來?”楊廣輕輕笑了笑,又問。
“戰,戰,戰!”將士們振臂高呼,聲音響徹原野。
“諸卿,你們聽見了麼?”皇帝陛下的目光從將士們的臉上收回,轉向了身邊的一幹文武。
“願為陛下馬前卒,九死而無悔!”駙馬宇文士及,尚書右丞劉士龍帶頭說道。幾個事先對征伐高麗持謹慎態度的老臣沒想到皇帝陛下如此輕易地就鼓起了將士們的鬥誌,躬身抱拳,低聲回答:“臣等今日,才知陛下謀略之遠!”
“遼東之地,沃野千裏。誰人取之,都必為我朝大患。朕不願留禍端於子孫,因而親身到此!”楊廣大度地擺了擺手,低聲向眾文武解釋。須臾,他又抬起頭,衝著左側一個方陣之前的將領們喊道:“麥老將軍,若個朕所記不差,你今年六十有五了吧?不知手中鐵杖,可曾老否?”
麥鐵杖聽見皇帝陛下第一個就點到自己,心中感動莫名。微微一帶馬韁繩,縱馬急行數步至點將台前,抱拳昂首,慨然以應:“萬歲聖明,末將今年的確六十有五,但比趙之廉頗、漢之黃忠,卻是正當壯年。手中鐵杖未老,末將之雄心亦不曾老!”
“朕知,你威風必不減當年。”楊廣拱手肅立,以軍禮相還:“他日朕當親為將軍擊鼓搖旗,以壯行色!”
“謝陛下洪恩,末將必先履敵土,以揚我大隋軍威!”麥鐵杖的誓言聲若洪鍾。晨風中,他白須飛揚,威風凜凜。
皇帝陛下目送著老將軍回到本隊,然後將頭轉向了中央方陣,笑了笑,高聲問道:“不知道當年平吳、破突穀渾、逞我大隋國威於嶺南,揚我大隋兵勢於西域的宇文述將軍,還能飯否?”
帶著數萬將士掃平定三吳戰亂,穩住江南半壁;一戰大破吐穀渾,為大隋開拓出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數萬裏疆域,是左翊衛將士以及其主將宇文述老將軍一生最得意之作。此刻聽皇帝陛下親口提起來,萬餘精銳登時熱血沸騰。(注2)
“老臣宇文述,尚堪供陛下驅使!”宇文述亦策馬而出,來到點將台前應道。
此刻,將台下受閱的三萬餘士卒的心情早已激蕩如熱火上的沸油。“戰!戰!戰!”無數人以鋼刀擊打著堅盾,聲嘶力竭地吼叫著,恨不得百萬大軍立刻就揮師過河。縱使遼河東岸是刀山火海,隻要皇帝一聲令下,大夥也會毫不猶豫地跳下去。
一重重呐喊聲裏,大隋皇帝楊廣依次校閱完左武衛、左翊衛和左屯衛將士。待左屯衛大將軍辛世雄的戰馬回歸本隊,楊廣的目光從忠勇的將士們臉上收回,再度看向群臣,大聲問道:“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諸卿可知道,誰人為朕在遼東總籌糧草?”
他的聲音並不十分高,恰恰在歡呼聲起落之間傳入了護糧兵們的耳朵。眾護糧將士立刻站直了腰杆,挺胸抬頭,隻覺得被皇上如此一問,於這邊荒之地所受的種種磨難,全都值了。
“是唐公李淵與其麾下一千二百弟兄!”兵部尚書段文振出列,拱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