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形勢千變萬化,任何一個細微失誤都足以致命!”李淵是一個非常合格的父親,對好學的兒子循循善誘。指了指還留在靶子上的箭,笑著命令:“你把兩支箭都拔下來,就知道與仲堅二人射藝相差到底多遠了!”
李世民遵從父親命令伸手拔箭,自己射偏了那枝箭輕輕一拉就脫離了靶子。李旭最後正中靶心那枝箭,卻拉了又拉,晃了又晃,直到將箭鋒弄折了,才勉強拔了下來。
“若是一百二十步外,彼此都身披重甲。你這箭射過去,隻能給仲堅搔癢癢。而仲堅這枝箭,卻足以令你落馬!”
“兒子受教!”李世民站起身,恭恭敬敬向父親做了一個揖。然後雙手托著翡翠,舉到了李旭麵前:“仲堅兄射藝高出我甚多,小弟輸得心服口服!”
“我年齡比你大,自然力量比你大。其他的講究,我自己也不明白。所以,咱們還是平局!”李旭笑著回答,仍是不肯接對方送上的彩頭。
雙方正推謝不下間,站在旁邊看熱鬧的劉弘基突然拍了拍手,高聲插了一句。“依我之見,真正該得此翠的應是唐公!”
眾人聞聲側目,又聽劉弘基笑著補充:“世民不知其理亦不能行之,自然算輸。仲堅能行之而不知其理,不能算全贏了此局。倒是世伯一席話,讓晚輩等受益非淺,。所以,此翠當然應屬世伯所有。待日後我等射藝超過了世伯,再贏它回來也不遲!”
大夥聽了,一齊叫好。李世民當即捧了翡翠來,高舉著獻給了自己的父親。唐公還待推辭,又聽劉弘基笑著說道:“當年家父提起世伯箭射孔雀眼之事,晚輩還以為是以訛傳訛,今日聽了世伯講箭,才肯定實有其事!“
一句話,又把眾人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那李婉兒性子最急,當即拉著劉弘基衣袖要求他講一講父親的故事。劉弘基用目光掃了掃李淵,見他沒有不悅的表情,笑了笑,說道:“那是二十八前,世伯去伯母家求婚的故事……”
當年大隋望族竇毅家選婿,來應少年數以百計,且每人都出身於貴胄之家,家世、品格都屬於上上之選。竇毅為了表示自己公允,就命人抬了兩扇孔雀屏風到院子中,請諸少年向孔雀發箭,約定射藝最高者為婿。話音剛落,李淵越眾而出,連發兩箭,每箭各中孔雀一眼。諸少年自認不及,不敢再射。於是,李竇兩家結為秦晉之好。
“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唐公李淵如聽別人的傳說般,聽著屬於自己的少年往事。狡猾的竇老前輩,七彩屏風,一個個如眼前子侄們同樣風華正茂的少年。自己當年是十六,還是十七?好像不記得了,依稀得舉弓時,遠處窗紗後曾有一縷關注的目光……
那盈盈一瞥,足以讓自己為之踏遍天下風波。
注1:此動作為漢禮大揖的全過程。下文李淵所行為漢禮中的平揖讓。劉弘基為李淵晚輩,所以他以大揖拜見世伯,而李淵以平揖還之。漢禮基本分跪拜,大揖、平揖、抱拳四類,輕重依次下降。跪拜通常隻敬祖先。
注2:曆史上,李淵和李世民都是非常勇武的人。李淵鎮守山西時,以兩千兵馬令突厥不敢南下。李世民在隋末戰爭中,更是每戰必前,直取敵方核心。那時候華夏人的思想還沒被閹割,除了陰柔權術外,很多人身上都有陽剛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