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行走到泗水郡蘄縣大澤鄉的時候,一場意義非凡的滂沱大雨從天而降。古代和現在不同,大雨對道路交通的影響是致命的。當時的河澤湖泊普遍不具備良好的防洪措施,土製道路也沒有排水設備,下雨的結果就是洪水泛濫,道路泥濘,再遇上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等偶然現象,根本沒有出行的條件。
當兩名將尉把所有民工驅趕至當地驛站的時候,嘴裏不停的咒罵著大雨來的不合時宜。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一種不安的氣氛正在民夫當中蔓延,他們將有幸看到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並且成為這次起義的第一個犧牲品。
大雨已經接連下了幾天,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這本來是梅雨季節的正常現象,卻使民夫們更加浮躁。他們沒有欣賞雨景的閑情雅致,都在為一件事情擔心。
根據秦朝的法律,無論是勞役征調還是大軍行進,都要事先規定到達指定地點的時間,而且必須嚴格遵守。如有逾時不到者,按軍法處置,斬首示眾。
圍聚在一起烤火取暖的民夫們交頭接耳,感歎這場要命的大雨。如果再不停止,大家都要共赴黃泉。在火光照射不到的角落,有兩個躲在黑暗中的身影,緊緊的貼在一起。不要被他們的曖昧所迷惑,兩人是在進行秘密的交談,商討一件掉腦袋的事情,造反。
這兩個不肯順安天命的農民工,就是陳勝和吳廣,他們剛剛對造反的事情達成共識。由於大雨的延誤,在規定時間內到達漁陽已經不可能。他們麵臨著死亡的威脅,想活命隻能逃跑,可是逃跑與延期一樣,都是死罪。與其狼狽的逃竄,成為見不光的流寇,還不如舉旗造反。縱然是死,也要死得其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造反若是隻有兩個人,鬧騰的再利害,也頂多是尋釁滋事,陳勝和吳廣必須拉起自己的隊伍。他們很走運,身邊就有九百個可供拉攏的對象,更神奇的是,他們還具有三個造反的有利條件:
一,陳勝和吳廣所屬的這支隊伍來自楚地,因為是老鄉的緣故,彼此之間保持著親密的關係,具有高度的向心力。很容易在某些刺激的影響下,結成有秩序的團體,擁有造反的天然組織性。
二,僅僅依靠兩名將尉無法完成押送九百人的任務,他們采取了以工監工的措施。每幾十人編為一屯,由屯長負責指揮,這樣既方便管理,又可以大大減少將尉的工作量。陳勝和吳廣都身兼屯長的重任,在隊伍中威信不錯,符合造反的領導原則。
三,秦朝的倒退,解放了對造反的傳統要求。你家大業大、兵強馬壯當然更好,實在沒有也不要緊,秦朝的倒行逆施,創造出全民造反的時代,隻要你有仇恨,你就具備造反的資格。試問大澤鄉這支楚人隊伍,哪個人對秦朝不是一肚子火,一肚子恨?
陳勝和吳廣說幹就幹,研究起如何勸說別人入夥的問題。想來想去還是裝神弄鬼最合適,曆朝曆代一直這麼搞,老百姓都信它,要順應民心嘛。
由於每天下雨,河水暴漲,民夫們都撈魚而食,吳廣在帛布上用朱砂寫了“陳勝王”三個大字,塞入魚腹之中,丟進職工食堂的魚堆裏。夥夫給魚開膛破肚時,發現了這件奇事,消息不脛而走,人群中開始流傳陳勝是帝王轉世的傳言。
吳廣繼續擴大影響,每到晚上,他都冒雨跑到附近的廁所旁邊。碰見出恭的農夫,他就模仿狐狸的叫聲:“大楚興,陳勝王”,把來方便的人嚇的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