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8)第16章:奉天子以令不臣(2 / 2)

也正是如此,斷風寒的兗州雖是彈丸之地,夾於這二人之間,但卻根本無有畏懼之心,反而很是樂意看到二人日加囂張的氣焰。因為曆史上早有定論,袁氏兩兄弟實是誌大才疏,草包一對,斷風寒自信根本不用費多大的事便能搞掂這二人。而在這之前,他亦早已輕易地假借袁紹之手將蟄伏於青州的不世梟雄曹操除掉。

公元190年初,漢獻帝初平二年元月。

對於袁紹的強烈回應,斷風寒遂奏明天子興兵北伐,獻帝恩準賜封斷風寒為大將軍並啟天子轅儀親送討逆大軍於北門。

在此之前,斷風寒亦將三十萬兗州精兵細致劃分為六個軍團,每軍五萬人,下轄禁衛團(左右衛營各五千人,合計一萬人)、工兵團(一個遠程火炮營、三個陷城營,合計一萬人)、野戰團(分設騎兵、弓弩、刀盾、長槍四營,合計三萬人)。

各軍團設立軍團長各一名,監軍參謀兩名、團營將佐二十人(皆為陳留軍事學院優秀學員擔任。)

經過斷風寒的提議,眾多謀士的策應謀劃之下,北伐袁紹的兗州討伐軍分為左中右三路,中路大軍以第一軍團直接北上進攻冀州,斷風寒親自擔任第一軍團長,謀士長為荀彧以及新收智囊戲誌才,典韋、許褚二虎將隨行。左路大軍以第二軍團繞道北上並州,軍團長趙雲,副將王良、齊遠、謀士長為徐庶、郭嘉。右路大軍以第三軍團向東挺進,直襲青州,軍團長太史慈,參謀長李鷹、荀攸,副將李虎。

另外兗州本土亦留下於禁、樂進、陳到率領的三個軍團以及暫駐徐州東莞的管亥軍團分守兗州南部陳留、城陽、山陽、魯四郡,以防淮南袁術等居心不良者趁虛而入。

事實上,對於斷風寒這般大張旗鼓的討伐袁紹,各州諸侯無不悄聲關注著,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皆希望袁紹與斷風寒兩敗俱傷,然後坐收漁人之利。而真正見了解斷風寒或者見識過兗州真正實力的人卻也不乏其人,尤其是長沙太守孫堅,他的內心卻十分清楚斷風寒以及兗州軍的恐怖之處。他更清楚地知道斷風寒率先向實力強橫的袁紹下手亦隻不過是殺雞敬猴之舉,而一旦斷風寒一戰成功,那麼原先各方懷著觀望態度的諸侯必定會不戰自降。畢竟袁紹如今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顯然宰殺掉這支肥雞確實能夠實實在在地震懾住天下諸“猴”。

反觀冀州袁紹,對於斷風寒的大舉侵犯,此時他確顯得有些不以為然,自從統一了河北,占據四州之後,他便更加的目中無人,以至於身邊眾多智囊的破敵之策亦聽不進去了。反而一味聽信郭圖、審配等人的阿諛之詞。而他恐怕到死的那一刻亦不會想到,郭圖、審配在暗地裏卻早已歸附了斷風寒,成為了暗藏在袁紹身邊的兩顆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