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8)第16章:奉天子以令不臣(1 / 2)

公元189年。

在這一年的史誌記載中出現了三件令天下震驚的大事件。

第一件大事發生在深秋之際,乃是青州曹操集團正式宣告滅亡,冀州袁紹順利的占據了黃河以北,坐擁並、冀、青、幽四州之地,一舉躍為當時眾諸侯勢力豪強之首。

其二,乃繼袁紹製霸河北不足月餘,司州長安以及涼州再次陷入了混亂的局勢之中。一度被天下人公認為國賊的董卓最終遭到了其心腹義子呂布的反水,呂布與司徒王允暗中謀劃,成功的剿殺了董卓。而就在呂布欲圖接管董卓龐大的軍事集團之時,卻又遭到了董卓舊部李傕與郭汜的聯合打擊。這二人打著為舊主報仇的旗號,在毒士賈詡的暗中謀劃下,最終成功的將虎狼呂布趕出了司州,繼而坐分其勢。

但無論是河北袁紹的崛起還是戰亂依舊不斷的西都長安,比起同年歲末發生的事件卻顯然不足以惶論,而這第三件震動天下的大事正源自於早已富足安定多年的兗州。天子獻帝劉協公昭於天下,改年號為初平,暫定陳留為天子新都,以王叔兗州王斷風寒為輔,掌國朝社稷之事,並宣告天下各州郡,馭使四方諸侯歸服來朝,不從者一律以逆討之!

昭告一出,天下皆驚。

事矣,各州無不派出使臣前往陳留探聽虛實,而在確認天子劉協確實在陳留之後,各方諸侯卻是反應各異,大致上可分為三類,一類以陶謙為首的少數擁立派,乃接到天子檄文後便在第一時間接受歸附。其二乃為益州劉焉以及荊州新主劉表這類出自漢室宗族的坐望派,雖然口中聲稱願意接受天子朝儀,但卻沒有實際行動,繼而再三觀望天下局勢。最後一類則是以聲威勢隆的河北袁紹以及其兄淮南袁術等心懷不軌的反對派。

尤其是河北袁紹,反對的聲音最為強烈,其以天子早為董卓加害為由,遂發檄文於各州,質疑駁斥斷風寒假天子之名而令天下的舉動。更發出豪言,欲舉河北四州雄兵八十萬進討兗州。同時亦聽從心腹謀士審配的建議力舉漢室宗親劉虞為帝,以此製衡兗州獻帝新朝,但卻遭到劉虞的嚴詞拒絕,謀事未遂。

而相對於袁紹尚還比較聰明的伎倆,其兄袁術卻可謂是愚蠢透頂,仗著自己曆代祖宗掙來的顯赫門風,加之其坐擁南陽、汝南這兩個漢朝規模最為龐大的兩個大郡,勢力縱跨荊州北部以及豫州以南,在地域上看其勢並不亞於占據了整個河北的袁紹。故而袁術更比族弟袁紹更加目中無人,不臣之心遂生,竟而在袁紹推立新君失敗之後,迫不及待地在南陽自立為帝。

其實在當時,若是這兩兄弟懇齊心協力,二人一南一北互相照應扶持,按道理,莫說是複興漢室,就算是兄弟聯手、另起爐灶,統一華夏也不是件很困難的事情。隻可惜,二人偏偏各懷私心、早有芥蒂,表麵上看似和氣,實際上確實暗較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