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1 / 2)

“哦?”bottle疑問道。

唐冬至取出一張紙,一支鉛筆,“還記得我們之前的推測嗎?”

Bottle點點頭,“越中十子之一沈練,因直言彈劾權臣嚴嵩父子,被構陷為白蓮教徒,沈家三父子遭滅門之災,錦衣衛指揮使陸炳為了保全沈練子嗣,暗中活動。越中十子之中,與沈練交厚的徐渭、蕭勉也積極參與營救,甚至說徐階都參與了救人。最終,他們選定了雲海,依托蕭勉高祖蕭顯的舊部楊公,在此隱居下來。幸免的沈練後人為了感懷這再生之恩,修祠、建亭,令後世永不忘懷諸公之大德。”

唐冬至頷首微笑,為bottle清晰的思路感到讚賞,“不錯。我們確是如此推斷的,而且這樣的推理幾乎是目前唯一合理的判斷。但是,其中涉及到蘭陵的細節,我們推斷是因為蕭鳴鳳的族望是山東蘭陵,這樣解釋完全沒問題,隻是現在看來蘭陵所包含的信息遠非這麼簡單。”

Bottle望著唐冬至。

唐冬至繼續道,“令我們感到困惑的是,在嚴嵩父子倒台後,這個秘密已經沒有嚴守的必要,相反更應該大肆宣彰,以彰顯諸公之令名。如果說,在明朝,為了照顧皇帝錯案的麵子,繼續保守秘密尚可解釋,那麼到了清朝、民國乃至當今,這個秘密不早就應該被公諸於世,令世人敬仰諸公的身懷大義了麼?”

Bottle點點頭。

唐冬至說,“那麼,疑點就出在秘密本身上了。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驚世秘密,以至於需要保守至今?而這個秘密,也正是我們要查找的。老爺子臨走,留下了五個字,這是把關鍵鑰匙。他再一次提到了蘭陵,還提到了書。我馬上想到了一部曠古奇書。”

Bottle目不轉睛的望著唐冬至,她的心也不禁跳得快了起來。

“《金瓶梅》!”唐冬至緩緩但堅定的說出這本書的名字。

饒是bottle已經料想到這必是一本令她大驚的書,但是當《金瓶梅》三個字從唐冬至口中說出來,她還是吃驚不已。

“《金瓶梅》?”bottle不禁念出聲來。

唐冬至俯身趴在書案上,寫下了《金瓶梅》三個字,然後在下麵列了順序符號:

第一,《金瓶梅》的署名作者是蘭陵笑笑生。

第二,《金瓶梅》影射的就是明朝正德帝和權臣嚴嵩父子。

第三,《金瓶梅》自誕生日起,就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被曆朝曆代列為禁書。

唐冬至說道,“第一點,印證了老爺子臨終手寫的書和蘭陵的關聯。”

Bottle接著說,“第二點,恰恰跟沈練被構陷有關。”

唐冬至說,“沒錯。第三點尤為重要。在明朝,《金瓶梅》問世之初,乃以手抄本輾轉於當時,名人雅士爭相手抄傳閱,時人頗以能一睹該書為耀。可見,該書甫一麵世,便有亙絕古今之魅力。”

Bottle沒看過《金瓶梅》,隻是知道這是一本爭議巨大的書,書中有大量的****情節和春宮插圖,因此市麵不常見。她問道,“這本書在明代被禁,是因為它的****情節?”

唐冬至說,“單就明朝這一個朝代而言,《金瓶梅》因****被止,隻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而更險要的原因是,這本書影射了明代荒淫無度的正德皇帝,也影射了當朝權臣嚴嵩父子,因此本書的作者從提筆寫下第一個字起,就十分小心,刻意隱匿自己的身份信息,所以,直至如今,該書的作者身份仍舊撲朔迷離,號稱文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後人多有考證,僅僅疑似作者就多達數百,可見這本書在當時的麵世,一則是冒了滅門滅族的巨大風險,二則是它確實配得上第一奇書的稱號。”

Bottle心想,這就難怪作者以及與之相關的人要嚴守秘密了。她問道,“那麼,到了清朝呢?這秘密還有保守的必要嗎?”

唐冬至道,“清朝實乃是中國曆史之倒退,令人痛心。滿夷自山海叩關,鐵騎踏遍關內河山,泱泱我華夏文化不進反退,清初之文字獄,更是令人呼天徒歎。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句詩便遭滅門,豈不荒唐之極?輿論壓製至斯,可窺一斑。時人無不噤若寒蟬,不敢發聲。《金瓶梅》在文字上頗多沾染荒淫之事,在意旨上又影射朝堂,因此這本書在清朝遭禁是勢所必然的。可是,令當政者意想不到的是,壓製與反彈自古就是相依的,壓製力量越大,民間的反彈就越攢力,爆發出來就越是無可阻擋。《金瓶梅》在清朝非但沒有禁絕,反而綻放出了奇葩。”

“哦?”

“《金瓶梅》傳世版本很多,各國收藏也不盡相同,近些年國內也做了不少版本。但自清張竹坡後,新出的本子無不以萬曆本、崇禎本和張評本為宗,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能見到的版本,都是這三個版本衍生出來的。而清初張竹坡的點評本《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對後世影響巨大,這個版本是以崇禎本為母本,對崇禎本做了詳細的勘校和評點,這個版本風行傳世,已經取代了母本崇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