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著手中薄薄的小冊子凝神看了好久,陳明傑深吸一口氣,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揭開了書的封麵。
甫一入目處,一手極其灑脫飄逸的字體就撲麵而來,隻見全書以蠅頭小楷手寫而成,筆畫起落之間如行雲流水,空靈俊秀,不帶人間一絲煙火。
在書的扉頁上,著作者一開篇就引用老子《道德經》上的一段文字,“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開宗明義闡明了水乃萬物之本源。水最大的道在於,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用不爭達到爭的目的。而《水瀾訣》正是著作者以水入道,基於對於水的體悟而來。
草草瀏覽一番全書,共由三部分內容組成,各自獨立成章,分別為“練氣篇”、“符咒篇”、“步罡篇”。
“練氣篇”介紹吐納之法,特別指出這不但是初學者入道的基礎,更是築基的不二法門。配有幾幅各種姿勢的人體圖例,上麵清晰的標明了各個穴位的分布和經脈的走向,並特別以紅線標注真氣的行進路線,看上去一目了然。
“符咒篇”和“步罡篇”則介紹各種術法口訣、訣竅及運用方法。由於道教法術在施行中,往往是口念咒,手掐訣,腳步罡,所以這兩篇文章雖然獨立成篇,卻是相互關聯的,符咒和步罡必須結合才能發揮其功效。
陳明傑一頁一頁地翻看著,雖然他有著不錯的文言文功底,但仍然被書中那些佶屈聱牙的文字搞得一頭霧水,尤其是那些口訣,更是拗口難念,讓人根本不知其所以然。懷著強烈的好奇心,陳明傑結結巴巴地嚐試著念了念幾個簡單的口訣,卻發現根本沒有什麼反應。想想還是前麵那些人體圖例直觀一些,於是又回過頭翻到第一幅圖。
這是一幅采用坐姿的人體圖,圖中人閉目盤腿而坐,雙手平放在膝蓋,手心向上。陳明傑一邊仔細觀察圖例中那些穴位和經脈的位置,同時也在自己的身上尋找著相對應的穴位和經脈,漸漸地對人體穴位的大體分布和經脈的走向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由於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方麵的知識,陳明傑沒想到人體竟然有這麼複雜而奇妙的結構,於是在驚訝的同時,被勾起了好奇心,興趣越來越濃厚。
看了幾遍後,覺得基本上已了然於胸。陳明傑饒有興趣地閉上眼睛,按照圖中的紅線標注,想象著自己經脈中也有一股真氣在運行。他原本是一時的好奇,抱著玩玩的態度,卻根本不曾料想到異變真的在突然之間發生了,頓時讓他手足無措,驚恐到了極點。
初時隻覺得丹田中驀然一熱,隨之整個小腹傳來一陣暖洋洋的感覺,一股氣流源源不斷地從丹田當中升起,沿著經脈一路向上,直衝頭頂。
如涓涓小流最後彙聚成江河,洶湧澎湃,一瀉千裏。那股氣流也從最初的一絲絲開始,慢慢地隨著數量的增多,變得越來越強大,勢不可擋地衝擊著陳明傑全身的經脈,根本不容他有任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