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兩封信(3 / 3)

他勸元老院把所有的軍隊都交給狄希摩斯指揮,任命狄希摩斯為反抗安東尼的唯一指揮官。因為對安東尼的憤恨,他舉行了公眾祈禱,盼望狄希摩斯能戰勝安東尼。他批準了之前承諾的,給那兩個馬其頓軍團的獎賞,賞金隨後就會送達。他並且給了這兩個軍團的士兵,在公眾節日有永久戴橄欖冠的權利。

在文件的末尾,附帶提了一句,元老院命令雷必達立刻從西班牙帶兵出發,迎擊安東尼。

出乎屋大維的意料,這公文中,沒有一項內容是有關他的,甚至連他的名字都沒有提到。

“這是赤裸裸的輕視,他們認為不需要我們了,他們以為安東尼已經被打敗了。”

“難道是西塞羅看穿了我們的計劃,所以,他拒絕幫助我們?你們看,對屋大維的要求他隻字不提,卻要求我們把軍隊,都交給狄希摩斯。”梅塞納斯大為詫異,他翻來覆去地看這公文,“他居然能忍住對權利的欲望,這和他一貫的作風,可大不相同。”

“我奇怪的是,他們真的會命令雷必達,前去阻擊安東尼。”

“也許,他們給了他什麼好處,一個有誘惑力的職位?”

屋大維一直保持著沉默,西塞羅的機敏讓他反應不及,他必須思考下一步的舉止,來應對元老院的命令。這個時候,又一個信使趕來:“來自羅馬,西塞羅大人。”

“又是什麼?”

梅塞納斯拆開了信,他的臉上帶著古怪的表情:“他同意了你的意見,屋大維。”

--屋大維的問題迎刃而解,他們的迷惑也得到了答案。第一個派出去,也就是送信給西塞羅的信使,在半路上被凍壞了,到達羅馬的時間,反而落在了第二個信使之後。

Ⅰ,馬克殺死的,是蓋約,文中,在這裏做了一點改動。

Ⅱ,公元前400年前,隻有貴族可以做元老。經過平民和貴族的激烈鬥爭,中間甚至經曆過士兵的拒不作戰,之後,平民可以擔任高級官職了,從而他們也可以進入元老院了。

這類元老被稱為新貴,最開始,範圍包括凡是擔任過貴族官職的和他們的後裔;但到了共和國末期,也就是文中故事所發生的時期,新貴的含義就變得很窄,僅僅是指擔任過執政官的和他們的後裔。文中的弗爾維家族,就是拉丁人中最有名的新貴。

能成為新貴的,隻有平民上層世家的很少一部分,和傳統貴族相比,他們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不斷有新人世家湧入。但在前三世紀中後,他們也基本上演變成了一個封閉型集團。

羅馬的傳統貴族在不斷地減少,現在所知的一共有七十三個,到公元前216年,隻剩下了十四個,而新貴卻在不斷地壯大,前216年,有三十六個。在元老院的席位,他們也從遠不如傳統貴族,到大大超過傳統貴族。

羅馬的元老院議員不是經選舉產生的,而是通過監察官的遴選,--做過執政官的人,才可以做監察官,監察官的職責的是監督公共道德,他的實際權利很大,有些嚴厲的監察官,甚至隻要露個麵,就能讓所有的人噤若寒蟬。

實際上,因為羅馬官員不多,所以凡是做到高級職位的人,一般都能進入元老院。在更大程度上,監察官要做的,隻是依道德標準來決定是否取消候選人資格,以及把不合格的元老從元老院裏剔除出去。

元老的任期是終身的,卻不是世襲,在法律上規定,元老必須有八十萬塞思退思的財產。騎士必須四十萬,他們都有戴金戒指的權利。

元老也是有地位高地之分的,前文中說元老院同意屋大維有和執政官一樣的發言權利,就是由此而來。最高等級的元老,就是執政官級,這是做過執政官的元老,例如西塞羅。在所有元老中,地位最尊貴,最顯赫的,是首席元老。他的名字被列在元老名單的第一位,同時也是年齡最大的監察官。和之相對應的是,被監察官列在騎士名單第一位的,稱為第一騎士,在帝國時期,這個名號又被叫做青年元首,是皇子的別稱。

元老院是羅馬共和國的國家象征和領導機關,有著十分廣泛的權利。

有關立法,司法,選舉的法令必須經過它的批準方能生效;非常規官職,如攝政和獨裁官必須由元老院決定是否有必要任命,及任命誰,尤其是攝政,完全是世族元老的權利;常規官職,選舉由人民決定,但元老院對其也有間接影響,在羅馬建立行省後,行省總督的人選,也是由元老院從卸任官員中指認。

在軍事上,從宣戰到分派統軍將領,從確定軍事預算到對軍事將領的監督,從協調各路軍事行動到安排酬勞得勝的將領,元老院的控製是全程且全麵的。屋大維任命阿奢為副將,之所以說未得到官方的承認,一個是因為他本身的職位就名不正,一個則是因為副將雖說是由統帥推薦,卻必須是通過元老院從元老中任命。

如果說在立法,軍事和行政上,元老院隻是以谘詢機構的麵目來行使權利的話,那麼在財政和外交上,元老院則就可獨立地行使職權。

在宗教上,祭司團和占卜團這些重要的神職人員都是元老,並占重要的位置。對祭禮元老院有監督的責任,並可製定節日。對外來祭儀的監督,也是元老院的職權,這也是為什麼屋大維會說,他沒有權利,所以他無法應諾阿奢提出使塞爾神會合法的原因。

蘇拉時期,元老有六百人,凱撒征服高盧,戰勝龐倍之後,增加了元老的數量,使其達到了九百人,主要是對他忠誠的軍官和高盧人。

對外邦人成為元老,當時的人民有這麼一首歌謠:愷撒率領高盧人凱旋,使他們進入元老院;高盧人脫掉馬褲,換上元老的寬衫。

對監察官和元老院,凱撒撤消了前者,對後者下了一個命令,除了作為長官的隨員和幕僚之外,所有元老的兒子都不能離開羅馬。

--說到高盧人的馬褲,羅馬人本沒有褲子,正是從這些高盧人身上,他們學會了穿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