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我一直都把古代雅典和古代羅馬的民主想象得很美好。但後來卻發現,並不是如我想象。轉一個簡單的帖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
1,古希臘的民主
古希臘文化被譽為“歐洲文明的搖籃”,歐洲人稱之為“古典文化”;追溯西方“民主”,源頭就在古希臘。
古希臘從公元前二十世紀、青銅時代的克裏特?邁錫尼文明開始,到公元前二世紀的馬其頓統治時期,延綿一千八百多年;就中政治文明發展的“民主”高峰,當推“城邦時期”雅典的政治製度。
克裏特?邁錫尼的文明,根據前賢研究,還屬於“神授王權”階段;像荷馬史詩中的邁錫尼王阿伽門農和伊大嘉島之王奧德修等,應該相當於中國夏、商和周朝前期的那些“王”以及地方諸侯。中國古代的王權統治,後來特別是經過秦始皇,發展成了獨裁和封建專製;古希臘卻怎麼會從國王統治演化出“民主”來呢?
原來,希臘的地理條件是重要因素:一,希臘境內山脈,阻隔分開了各個地區;在交通欠發達的古代,這就難以形成大一統的中央集權製國家;二,希臘缺少大河與平原,土質貧瘠,農業條件差,糧食往往不能自給,難以依靠農業形成穩固的封建一統國家;三,出產葡萄、橄欖,地下有豐富礦藏,為手工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原料;四,海岸線漫長而曲折,有良好的港灣,愛琴海中島嶼星羅棋布,為向海外殖民和航海經商帶來了方便條件。
對比中國,地處大陸,周朝先民就已經奠定了很好的農業基礎;中華民族的農民主體安土重遷;這種生活習慣和社會心理,有利於造成封建大一統國家。
古希臘的“民主”製度由三方麵的來源相結合而造成:一是原始氏族社會遺留下來的長老會議和民眾會;長老會議由氏族貴族組成,是常設機構,討論通過全族大事,權力很大;民眾會由族中全體成年男子參加,名義上是最高權力機構。二,工商業經濟大力發展以後的“僭主政治”;僭主是由暴力奪取獨裁權力的人,為了鞏固統治,他們往往站在平民一邊反對氏族貴族,如哥林斯的僭主庫普基羅斯、雅典的僭主庇西特拉圖等,保護了下層平民,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然而由於他們獲得權力是“僭”即不合法,所以他們的統治時間都不長;古希臘的“法”偏向於民主,哪怕是貴族民主。三,海外移民、殖民,在海外殖民地建立的城邦、形成的“民主”政治製度,反饋回“母邦”。
古希臘的移民、殖民,有三次大的“運動”。第一次是公元前1900年左右,希臘各部落移居到希臘各地,征服了當地原住民並與其融合為一體。第二次是公元前十二世紀開始的上百年間,多利亞人南侵,希臘半島的原居民們向海外遷徙。第三次是公元前八世紀開始的兩百多年間,由於狹小貧瘠的土地養活不了過多的人,希臘各城邦“多餘的人”一批批移民海外,另謀生路。
移民海外尤其是第三次的海外殖民,促成了新的“民主”製度建立。古希臘的第三次海外殖民,不再是一個個氏族的移居,而是各氏族中“多餘”的而又富於冒險精神的人們,自願組織成團,乘船出海,前往陌生地方去“開辟新的家園”。他們每個人分別具有的石匠、木匠、銅匠等各種技藝,生活中必須合作互補;侵入陌生地方,“征服”原住民,占據新的領土以後,築城自衛,他們人人都必須“執幹戈以衛社稷”;這些,使得他們之間真正具有“平等”的關係,也就人人都有權力“參與國事”和“對國事自由發表意見”,也就在新的城邦國家建立起了“民主”製度。這些獨立城邦和它們的“母邦”是友好或同盟關係,它們的長處能夠被“母邦”的人們認識接受。
古希臘“民主”的高峰是雅典的政治製度,而它也有自己的發展演變過程。公元前八世紀,雅典還是氏族貴族掌握國家政權。由於手工業和商業的巨大發展,平民中的一些人富裕起來,他們開始為了維護自己權利而向執政的氏族貴族作鬥爭。公元前594年,平民們迫使執政官梭倫實行改革,首創公民會議和司法陪審製度,台灣柏楊先生譽之為“雅典人對人類文明最偉大的貢獻之一”,雅典就此有了初步的現代意義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