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重要的安排(1 / 2)

張華的確經曆過司馬昭、司馬炎、司馬衷三朝,算得上是位元老級的人物,但他爵止於縣侯,官不過三品,比起賈充、杜預、衛瓘等人差得太多,就連王渾、王濬都不如。現在,賈南風一下子就封他為一品郡公,位極人臣,他又怎能不驚?他甚至在心底暗暗埋怨衛平,這麼大的事,怎麼不提前透個風聲?

其實,賈南風要讓張華進爵壯武郡公的事,衛平同樣毫不知情。別看賈南風性情狠毒,但卻很好地繼承了賈充的政治頭腦。她想要起用張華,那就必須對張華施以重恩,才能讓張華死心塌地為她效命。既然步入仕途,要的不就是封妻蔭子嗎?張華曆經司馬昭、司馬炎兩代,都沒能落個公爵,這不就是她賈南風最好的機會嗎?

賈南風早有準備,笑道:“愛卿既為輔政,理當官爵相符,否則何以引領百官?愛卿今受此爵,名至實歸,休再推辭。”

輔政是百官之首,但張華官職再高,也隻能是個二品。而像裴頠、賈謐這些少年甚至孩童都已經是一品郡公了,張華說的話還有幾分重量?現在賈南風封他為壯武郡公,就是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而且,賈南風這番話完全是站在張華的角度著想。

張華聽了甚為感動,當即再拜道:“臣自當鞠躬盡瘁,以報娘娘知遇之恩!”

“張公免禮。”賈南風立刻換了對張華的稱呼,擺手道,“京城動蕩,人心惶惶,本宮當如何應對,還請張公教我!”

昨晚衛平走後,張華思忖了一夜,心中已有計較,當即緩緩說道:“回娘娘,要想平息動蕩,收攏人心,當選賢任能!”

賈南風頷首道:“願聞其詳。”

張華說道:“監刑尚書劉頌為人剛正,可掌吏部。王戎、衛平、賈模、裴頠皆有大才,可預朝政。”

他一口氣推舉了五個人,三個是賈南風的至親。賈南風自然滿心歡喜,連聲道:“便依張公所奏。”

其實,張華舉薦這五人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五人當中,吏部尚書最為重要,如果隻舉劉頌一人,恐怕在賈南風麵前難以通過。現在,再加上衛平、賈模和裴頠,通過的幾率自然大增。當然,賈南風的親眷還有很多,張華所推舉的這三個人也確實是有才幹的。

聽賈南風接受了自己的建議,張華又說道:“京師動蕩,皆由外軍入京所致。娘娘可請皇上降詔,從即日起,諸王進京,不得帶兵!”

諸王帶兵進京的始作俑者就是賈南風自己。不過,她現在自然不會承認,反而很爽快地接受了張華的建議,揮手道:“準奏。”

接連兩條建議都被采納,張華覺得賈南風並不是個難說話的人,不由鬆了口氣,說道:“新年前,還有兩件事需要確定下來。”

賈南風笑道:“張公請講。”

張華說道:“王渾病卒於壽春,其子早亡,按律當由其孫王卓承嗣其爵,還請娘娘早日降詔。”

實際上,張華和王渾私交一般,他之所以替王渾講話,既是為了他自己,也是為了文武百官,又是為了賈南風。

王渾的靈柩已經運回京城,滿朝文武都知道王渾父子是齊王一黨,當初和太子鬧得水火不容。現在王渾、王濟都死了,王渾京陵公的爵位還能不能傳下去,幾百雙眼睛都盯著呢。大家拚死拚活掙個侯爵、公爵,可不就是為了傳給子孫麼?事實上,許多人家如果沒有嫡傳子孫,很早便會開始謀劃。比如賈充,在賈謐剛出生的時候就提出讓他來承嗣自己的爵位。如果一個人的爵位輕易就被賈南風給廢,那麼誰心裏還能有底?

賈南風皺了皺眉,沉吟道:“王卓已經被貶為庶人,怎能再承公爵?這樣吧,就讓王濟次子王聿承嗣京陵公之爵。王聿原承常山公主之敏陽侯,改封常山公主親子即可!”

這番處置無可挑剔,張華也深為佩服,連聲道:“娘娘聖明!”

他卻哪裏知道,這是衛平給賈南風出的主意。要是依了賈南風的性子,世上已經沒有京陵公這個爵位了。

賈南風自然不會點破,隻是淡淡地說道:“張公所說第二件又是何事?”

張華慌忙說道:“新君登基,按律當更換年號。”

賈南風擺手道:“這件事就由張公會同欽天監及百官議定吧。”

張華躬身告退,心中對賈南風的看法卻已經大為改觀,坊間流傳的關於賈南風種種言論,或許隻是大家以貌取人的結果。想到這裏,張華對於未來便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