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山濤說了一番很有名的謬論:“唯聖人可內外無患,非聖人,則外寧必內憂!”言下之竟,留著東吳以作外患,則可保內部無憂。司馬炎自然不會采納他的意見,而一舉拿下了東吳。當時朝中反對伐吳的聲音並不在少數,但像賈充、荀勖、馮紞這些人都早已結為朋黨,即使伐吳成功,他們也不會受到太大的牽連。倒是山濤一向不屑於結黨私營,反而成了孤家寡人。伐吳成功,主戰派攻擊主和派不成,卻將矛頭指向了山濤。那些些主和派為了緩解自己承受的壓力,也乘機落井下石。這樣一來,山濤竟陷入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這時候,司馬炎原本還竭力挽留,畢竟山濤常被人稱為道德楷模,為天下士人所景仰,留他在朝中,於自己的名聲也大有益處。但是伐吳之戰的結束,山濤認為司馬炎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去竟更決,便上書道:“山某將死之人,又豈能虛占其位,玷汙官府!”
而且山濤這一次十分堅決,不僅托病不朝,而且連京裏的那座宅子都要賣了,以表明態度。不過,別看山濤陷入了人人喊打的境地,但他素有名望,倒沒什麼人真敢去買他的宅子,免得擔上把山濤趕出京城的罪責。結果,也隻有衛平這樣的愣頭青才會一頭撞上去。
山濤也是急於返回自己的家鄉河內,占地超過一頃的宅子,隻要一百萬錢。
裴慧是個財迷,都不用拿出新學會的盤算,腦子裏轉一下就知道是筆劃算的買賣,也不得衛平表態,便當場成交。當然,衛平本著的也是有便宜不占是傻瓜的思想,這樣一筆好買賣哪有不成交的道理。
…
就在衛平買下山濤宅子的第二天,司馬炎就把衛平召進了宮裏,厲聲責問道:“你為何要買他的宅子?”
衛平奇怪道:“他賣我買,他情我願,有何不可?”
年少往往容易被人輕視,年少卻也是最好的偽裝。司馬炎也被他理直氣壯的話弄得哭笑不得,卻又無由治罪,隻得擺手道:“朕一再挽留巨源,若不是你買了他的宅子,他又豈能從容還鄉?”
衛平笑道:“皇上謬矣!即使臣不買山大人的宅子,山大人一意歸鄉,別人又奈他何?難道山大人還差了這麼一點錢?”
其實衛平說錯了,山濤自幼家貧,做官以後才稍有改善。但他生性正直,公私分明,為官清廉,即使當了官,生活依舊儉樸,家中也沒有置辦多少田產。所以,山濤還真差了這筆錢。
司馬炎知道跟他說不著,便擺手道:“巨源已走,追之無及。罷了,朝中百官對此恐多有非議,朕準你一個月假,你出去避一避吧。”
作為皇帝,司馬炎絕對是一個比較寬容的人。就拿這次伐吳來說,主和派沒有一個人受到處罰,不少人還得到了封賞,就連參與瓜分孫皓後宮的將領都沒有一個人因此獲罪。但是正因為他的寬容,大臣們也就比較隨意,動輒上書彈劾這彈劾那。可以想見,衛平低價買了山濤的宅子,必然會受到部分大臣的責難。事實上司馬炎也明白,恐怕許多大臣想要責難的不是衛平本人,而是站在衛平背後的賈充。
賈充不僅是司馬炎的親家,更是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的有功之臣。賈充的女婿,司馬炎是一定要保的。另一方麵,司馬炎也感覺到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常山公主最近是越來越開朗了,而常山公主的變化都是衛平所帶來的。單衝著這兩點,司馬炎就要對衛平照顧有加,何況他本人對衛平其實也是欣賞的,差點就招了衛平做女婿,所以他才會說出讓衛平主動出去避一避的話。
衛平正想找個由頭向司馬炎告假,聽了司馬炎的這番話,簡直是瞌睡碰上送枕頭的,頓時大喜,慌忙一揖到地,大聲道:“微臣領旨謝恩!不過,微臣還有個不情之請!微臣想告假一年,還望陛下恩準。”
“一年!”司馬炎一愣,不覺哈哈大笑,“你這小家夥,還真是異想天開、得寸進尺!不準!”
很顯然,杜預將衛平的故事向司馬炎做過詳細彙報,所以司馬炎也知道了衛平“小家夥”的稱號。
衛平隻得撓了撓頭,道:“皇上,臣有本奏!”
司馬炎擺手道:“說吧。”
衛平躬了躬身,道:“天下這麼大,臣想去看看。”
“這也能叫做理由?”司馬炎目瞪口呆地看著衛平,旋即又大笑起來,揮手道,“明日朝會上,你把這個理由擺出來,若是眾卿都沒有意見,朕便準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