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十個字的理由從衛平口中緩緩說出的時候,朝堂上一片嘩然,許多人笑得都直不起腰來。在這樣一個年代,這句話所代表的含義可不是好有愛、好自然,而是幼稚、無聊。
衛平卻麵不改色心不跳,正色說道:“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食君之祿,當擔君之憂!衛某才淺識薄,正該利用這天下一統,四海晏平之際,遠行千裏,多方曆練,以實自我。將來,方可為皇上、為社稷,盡衛某的一份微薄之力!”
他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擲地有聲,朝堂上一眾文武聽了,雖然覺得哪裏不太對勁,卻又無從反駁,一時作聲不得。
卻聽杜預哈哈笑道:“皇上,小家夥言之有理,就讓他走出去瞧瞧,看看他這一年究竟能給咱們帶來什麼驚喜。”
當著這麼多人的麵被杜預稱作“小家夥”,而衛平卻不能叫他一句“老家夥”,心裏委實憋屈得慌。不過在這種形勢下,“小家夥”的稱呼也不錯,至少可以提醒在座的眾人,他還隻是個十六歲的少年,行事難免會有任性的時候。年輕嘛,誰能沒有點想法,誰能不犯錯?所以,無論是他買了山濤的房子,還是他要告假一年出遊,都是可以原諒的。於是,衛平的目光變得坦然起來,忽然便喜歡上了“小家夥”這個稱呼。
這時,就見王渾也出班奏道:“臣附議!”
說實話,王渾對衛平能不能給大家帶來什麼驚喜並不感興趣。但是,衛平最近和常山公主過往甚密,而常山公主是他的兒媳婦。雖然現在還看不出什麼,可萬一鬧出什麼醜聞,哪怕隻是流言,那也會令他王家臉上無光。所以單從這件事而論,衛平如果能夠外出一年,自然會遠離常山公主,對於王家,對於皇室,未嚐不是一件好事,王渾自然樂見其成。
老將軍王濬也不甘落於人後,連忙拱手道:“皇上,老臣也讚成讓這小家夥出去走走,老臣願意資助他些盤纏。”
當初他違抗王渾的命令,擄掠孫皓的左夫人,這兩件事衛平都是一清二楚。最近王渾依然死咬著他不放,司馬炎總有一天會不厭其煩,把他們三個人弄到一起對質。在這兩件事上,王濬多少有點違規的地方,他很怕衛平說漏了嘴。現在衛平想要遠行,他倒是求之不得。
短暫的沉默之後,朝堂上竟有三位重臣支持衛平出遊,這讓司馬炎大感意外。當然,在司馬炎眼中,衛平還真是個“小家夥”,對於準不準他的告假,原本就在無可無不可之間。因而司馬炎也沒有生氣,隻是笑問道:“眾卿可有異議?”
馮紞躬身道:“臣沒有異議!”
雖然伐吳之戰已經結束,也就不存在主戰與主和的問題,但事實上,主戰與主和兩派仍然處於旗幟鮮明的對立當中。衛平是賈充的女婿,而賈充是主和派的領軍人物。現在,衛平提出要告假一年外出遊學,主戰一派的杜預、王渾、王濬紛紛表示讚成。作為主和一派,如果出言反對的話,反而給外人一個內部不和的印象。所以,不等賈充發話,馮紞便搶先表示讚同。
有馮紞開了個頭,主和派的荀勖等人也紛紛表示沒有異議。
司馬炎哈哈大笑,道:“小家夥,看來你的人緣還不錯嘛。既然眾卿皆無異議,朕便準你所奏!”
…
當然,衛平現在不是孑然一身,並非說走就能走的,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安排,首要的便是奮武營。奮武營也屬於京軍的序列,五百人的編製在這個冷兵器時代實在微不足道,但是對衛平來說,卻是他能夠掌握的第一支武裝。來自後世的衛平很清楚什麼叫做槍杆子裏麵出政權,天大地大道理大,都抵不上拳頭大。
早在去年臘月,司馬炎就允許他獨立建營。但是大家都忙著過年,誰也顧不上衛平設營的事情,所以便一拖再拖,直到三天前,五兵尚書府才把林盛、吳三等五百名禁軍騎兵的編製劃入衛平麾下,還有一百一十二名空額需要衛平自己征募。另外,西郊的十頃土地雖然已經歸入奮武營名下,但立寨所需的材料卻還沒有著落,更不要說衣甲器械糧餉了。
為此,衛平專門拜訪了一回張華。作為度支尚書,這些事情自然需要他點頭。
張華也沒有推托,捋須笑道:“按製,每人每月給粟米三鬥,錢一百。至於衣甲器械嘛,張某另撥給每人五百文,你自己去想辦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