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無話可說的世道(1 / 2)

杜預拱了拱手,問道:“不知老將軍何時向皇上報的捷?”

王濬手捋白須,臉有得色地說道:“就在今日清晨。”

現在剛過正午,也就是說,王濬的奏章剛剛走了半日,杜預不由心情一鬆,連忙說道:“可否請老將軍另遣快馬,將那份奏章追回來?”

王濬不悅道:“為何?”

杜預原本還想給他留在麵子,此時也隻得苦笑著一指衛平,說道:“不瞞老將軍,孫歆於數日前被這小家夥生擒,此刻已經解往洛陽去了。”

王濬在益州刺隻任上一呆就是七年,當然不認識衛平。但是,杜預說的是生擒孫歆,而不是將孫歆斬首,這卻假冒不了。所以,王濬雖然覺得衛平太年輕了一些,卻也不會懷疑他說謊,頓時呆若木雞,半晌方才歎了口氣,道:“追之無及矣!”

功勞人人都想要,王濬雖已年過七旬,卻也要爭上一爭。在西陵城外大敗孫歆的援軍以後,王濬隻是聽部下傳言,說孫歆已經死於亂軍之中,他便迫不及待地寫好奏章,派快馬送往洛陽。

本來,賈充坐鎮襄陽,節製各部軍馬,應該起到上傳下達的樞紐作用。如果王濬的捷報和押解孫歆的囚車都先送到賈充那裏,自有賈充把關,辯明真偽再上奏司馬炎。然而,因為賈充是主和派,司馬炎又允許六路主帥有權越過賈充直接向他奏報。這樣一來,無論是王濬的捷報還是杜預押解孫歆的隊伍,都沒有經過賈充,而是直奔洛陽,所以便鬧出這樣一出笑話。

事實上,王濬為了爭這個頭功,命令手下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因此,他的人雖然出發得晚,卻比囚車早一步到了洛陽。

當時,司馬炎接到王濬的奏章,聽聞他陣斬孫歆,龍顏大悅,正要下詔褒獎,忽聽黃門來奏,說是杜預已差人將孫歆押解至宮門外。司馬炎目瞪口呆,朝堂上的群臣也是唏噓一片。好在司馬炎的詔令還沒有發出,否則更是一個大大的笑柄。司馬炎惱怒之下,當即下旨將孫歆斬首號令。如果不是因為王濬貪功的一份奏章,孫歆尚可以從中保全一條性命,真是造化弄人。

這些都是幾天以後發生的事,暫且按下不表。卻說王濬鬧了這麼大一個笑話,自覺無臉見人,進了江陵城之後便躲在杜預為他準備的行轅裏,再不露麵。

杜預倒是能夠理解王濬的做法。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畢竟王濬年事已高,還能剩下多少建功立業的機會?王濬做出這麼荒唐的事情,也是一時迷了心竅。杜預卻不願意看到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老將軍因此沉淪,不由主動登門拜訪,勸道:“老將軍不可牽延,當自行其事,直下建鄴,立曠世之功!”

按照司馬炎的規定,王濬到了荊州境內之後,應當接受杜預的指揮。但是,杜預非但沒有對王濬指手劃腳,反而主動提出由他獨自行事,並且勸他盡早東進,等於是把立功的機會再一次讓給了王濬。隻是短短的一句話,再一次表明了杜預寬廣的胸襟。

王濬的心眼卻遠遠比不上杜預,對於孫歆的事依然耿耿於懷,忍不住說道:“昨天你說的那個生擒孫歆的小家夥,老夫還想再見一見,問個究竟。”

冷靜下來之後,王濬反複思量,總覺得這樣一個小小少年,怎麼可能活捉孫歆那樣的驍勇之將?或許那個少年所言也有什麼不實之處,如果能夠找出他話裏的漏洞,倒也不失一次轉機。其實,這還是他的僥幸心理在作怪。就算衛平的話裏有什麼不實之處,孫歆一個大活人總假不了。

杜預倒似早有遠見,今天也把衛平帶來了。聽了王濬的要求,不由笑道:“那個小家夥就在門外,某喚他進來便是!”

衛平進了屋內,向兩位老將軍見禮已畢,這才拱手把自己生擒孫歆的過程說了一遍。不過,他卻把雲蘿“****”他的那段省略了,隻說自己以一手精湛的廚藝打動了孫歆,這才混到孫歆身邊,伺機給孫歆下了點藥,這才將孫歆擒住。

雖然按照衛平的說法,他並非光明正大地在戰場上取勝,但是能夠潛入孫歆身邊行事,這份膽略也足夠令人驚歎了。王濬沉默了半晌,終於歎息道:“真是後生可畏啊!”旋即,他又認真地看了衛平一眼,頷首道:“小家夥不簡單啊!不知你是誰家的後生,現居何職?”

衛平慌忙拱手施了一禮,說道:“小子衛平對老將軍也著實景仰得很!小子本是河東人氏,蒙皇上厚恩,賜爵聞喜亭侯,現在大都督麾下暫任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