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奇談怪論(2 / 2)

張泓哪敢接賈南風的話,慌忙撿了書卷,又磕了個頭,趕緊找何大人去了。司馬衷是太子,他手底下自然有一幫屬官。何大人是東宮令史,第七品的太子屬官。張泓不用細問,便明白了賈南風的意思,這是讓何大人幫著答題呢。弄虛作假的事情,當然是自家人來得安全。可惜自家人不肯幫忙,賈南風也隻好拜托外人了。

就在賈南風把書卷摔在地上的時候,司馬炎也在朝堂上大發雷霆。

同一天內兩次召集朝會,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司馬炎也是想通過這樣做來傳遞一個信息,向大臣們表明他伐吳的決心和事情的急迫。能夠站在朝堂上的,哪一個不是人精,又怎麼可能不明白司馬炎的意思。即使這樣,仍然有超過一半的大臣反對伐吳。主戰派和主和派吵成一團,把好端端的朝堂弄得像個菜市場。

司馬炎終於按捺不住,拍案道:“朕伐吳之意已決,眾卿勿須再議!”

看到司馬炎滿麵怒容,爭論聲戛然而止,朝堂上這才安靜下來。

司馬炎的語氣緩了緩,這才說道:“賈充,朕命你為大都督,持節,假黃鉞,坐鎮襄陽,節製諸軍!”

多年來,賈充一直反對伐吳,是堅定的主和派。讓一個主和派擔任伐吳的最高統帥,這個決定看上去有些荒唐。其實,這是司馬炎經過深思熟慮後才作出的決定。

賈充是司馬昭臨終前的托孤大臣,對司馬家族忠心耿耿,也深得司馬炎的信任,司馬炎並不想因為伐吳的事情而弄得君臣離心。任命賈充擔任統帥,就是為了安撫他,表明自己對他信任依舊。

即便如此,任命一個主和派擔任統帥,無論從哪方麵來講,都有些不合常理,也難以令眾將信服。因此,司馬炎心中始終還存著一些猶疑。不過從去年起,賈充的態度好像隱隱發生了些轉變,甚至還獻了個以竹排、火油來破解東吳鐵索鎖江之策的妙計。雖然從那之後,賈充每每還會在朝堂提出一些針對伐吳的不同意見,但態度已經不如過去那樣堅決了。這樣的話,讓賈充擔任統帥,阻力自然會減輕不少。隻是司馬炎並不知道,賈充態度的改變都是衛平潛移默化對他施加影響的結果。在賈充的內心,還是反對伐吳的。

果然,當看到司馬炎發怒的時候,賈充便知道伐吳之舉已經勢不可擋,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司馬炎居然任命他做了主帥。賈充是司馬昭的托孤之臣不假,但他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權謀上,統兵作戰並非他所長。何況賈充本來就反對伐吳,此時更不願意接這份差事,慌忙拜道:“啟奏陛下,臣年老多病,難堪此任,還請陛下另選賢良。”

司馬炎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沉聲道:“君若不行,吾便自出!”

任命賈充為統帥,也不隻是為了安撫他。司馬炎知道,在賈充身邊很是“團結”了一幫人,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結交了不少黨羽。這些人當中,絕大多數都是主和派。伐吳這樣的大規模戰爭,自然需要萬眾一心,才能更順利取得勝利。有賈充擔任統帥,就不用考慮那些主和派會不會扯後腿了。所以,這個任命看似荒唐,其實英明無比。單從這份周到的安排來說,司馬炎其實是個稱職的皇帝。

事已至此,賈充也隻得無可奈何地躬身說道:“臣遵旨。”

司馬炎這才露出笑容,開始了一番調兵遣將。

眼見著連主和派的首腦人物賈充都接受了任命,其他人也隻得偃旗息鼓。忽然,卻見一名老者出班奏道:“啟奏陛下,臣年事已高,乞歸鄉裏,望陛下恩準。”

眾人看時,原來是老臣山濤。山濤已經七十有六,年紀確實不小了。但他不僅是個老臣,而且還是個名人。曹魏時最有名的竹林七賢,便有他的一席之地,與阮籍、嵇康等人交好。司馬氏的天下奪自曹氏,以臣淩主,總有些名不正言不順,正需要山濤這樣的名人替他裝點門麵。司馬炎自然要加以挽留,不由擺手笑道:“愛卿執掌吏部,為國選才,職重如山,怎可輕易言退?”

不想,山濤卻說出一番奇談怪論來,竟然也與伐吳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