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平卻不敢托大,連連謙讓道:“嶽父大人請上坐。你有事盡管吩咐,小婿知無不言。”
賈充輕輕搖了搖頭,歎息道:“西北戰亂已平,皇上伐吳之心更堅。昨天朝會,皇上又令群臣商議伐吳事宜。賢婿,你可有何妙策能令皇上回心轉意?”
西北的戰亂一平,朝廷沒有了後顧之憂,討伐東吳的自然會提上議事日程,這個道理誰都明白。在這種時候,賈充依然站出來反對伐吳,並不是他腦子轉不過彎來,而是自己的私心在作祟。他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生活安逸富足,維持現狀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朝廷大舉伐吳,一旦勝利,他的日子不會比現在好過多少。而萬一失利,被吳人反攻進洛陽,他則會失去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昔年赤壁的一把火,燒盡了八十三萬大軍,那場慘敗仍令賈充心有餘悸。
衛平卻沉吟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嶽父大人切不可逆勢而為!小婿以為,皇上出兵討伐東吳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與其想著勸皇上回心轉意,莫如早做南征準備。”
“這個……”賈充不由沉吟起來。他是反對伐吳一派的領軍人物,如果他突然轉換立場,原本跟他站在同一陣線的荀勖、馮紞等人就會與他漸行漸遠。畢竟作為司馬炎身邊的重臣,在朝堂上沒有幾個幫手可不行。不過,衛平前幾次幫他出的謀劃,以及推薦馬隆西征,都已經證明了衛平的智慧和眼光。既然連衛平都認為伐吳勢在必行,這就由不得賈充不予重視了。
衛平見賈充還在猶豫,不由繼續勸道:“雖然如今在朝堂之上,仍然以反對伐吳的聲音為主,但隨著西北局勢的逐漸穩定,吳主孫皓的越發荒淫暴虐,力主伐吳的人必將占據上風。而最重要的是看皇上的態度。皇上要想成為一代明主,又豈肯任由東吳孤懸治外?”
賈充沉思片刻,忽然問道:“你的意思,難道要老夫也上書勸皇上起兵伐吳?”
衛平笑道:“嶽父大人倒也不急在一時。大家都傳孫皓荒淫暴虐,可是誰又親眼看到過?真要伐吳,還需等待時機,等待孫皓眾叛親離的那一刻!”
賈充也是個聰明人,頓時點了點頭,說道:“老夫明白了,老夫不是反對伐吳,而是因為時機未到,反對的是現在伐吳。”
…
賈府後院,郭槐已經留意女兒的體態神情多時,終於忍不住問道:“午兒,你和衛平也已成親多時,怎麼還不見動靜?”
大戶人家的女兒出嫁之前,都要安排一些仆婦對她們進行那方麵知識的簡單科普,賈午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她已經十八歲了,即使沒有經過科普,又哪裏能夠不知道一點男女之事,何況她的嫁妝裏就有一隻壓箱底的銅鏡,上麵便篆刻著許多令人耳酣臉熱的畫圖。不過,自己和衛平沒有圓房的事情,賈午哪好意思在母親麵前說出口,隻得支吾道:“或許、或許是衛平年紀太小了吧。”
郭槐皺眉道:“南風嫁給太子時,太子也不過十五歲,不是當年就懷了宣華嗎?”
她說的是河東公主司馬宣華,也是賈南風的長女,如今已經五歲了。
賈午卻找到了推托的理由,笑道:“娘親,夫君他過了年才十五嘛。”
這真是女兒不急,丈母娘在急。郭槐無奈地搖了搖頭,耐心地勸道:“母憑子貴,你如果早點給衛平生個兒子,慧兒即使進了衛家的門,又能奈你何?”
這也是郭槐此生最大的遺憾,她也不是沒有生過兒子,隻是都因為她嫉妒心太重,懷疑兩個兒子的乳母跟賈充有染,將兩個兒子的乳母先後處死,結果也間接地害死了自己的兒子。要是這兩個兒子長大成人,就是把李婉接回來又如何?李婉沒有兒子,怎麼也不可能威脅到她的地位。當然,世上沒有後悔藥賣,她也隻有以自己的切身經曆來勸服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