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嶽效飛率領著南線集群,顛簸在撤回到北九州的海路時,扶桑並沒有派出戰艦追擊,因為他們已經徹底亂成了一團。
先是失去了北九州附近的兩城,然後京都遭遇了莫名其妙的襲擊,不但住在京都中德川家的得力人物及皇家族當中的人全部死亡,一個活口都沒留下。緊接著的數日之內,江戶城中遭遇大火被燒成一片白地,德川家族的人同樣一個活口沒有留下,這樣的襲擊怎麼能不讓扶桑上下亂做一團呢。
現在扶桑大名能做的第一是聚集在一起商議。由於江戶城中各家的主要人物基本上同樣沒有活口,要派出會盟的人商議就預示著那人將來會是家族當中的腦人物。誰是腦,這件事難道不會在各家當中先爭奪一番麼?
在商議的時候,由於德川家和皇家全都死光光,想找個拿事的人都十分困難。可是,這個人是必須出現的,那麼會是誰呢?德川家的其他人嗎?還是在抵禦外敵之時,扶桑內部再來幾次“關原之戰”那樣選擇領的戰爭呢?
封建家族式統治的缺陷一目了然,一旦失去了領頭的人,立即就會上演爭權奪利的大戰。這不是哪個人願意不願意的問題,而是關係著家族將來在統治階級當中地位的、事關家族百年命運,致命的問題所在,是不容人含糊和手下留情的事情!
因此,完全沒有人去履行追擊的職責,他們上做的事情就是會盟,可是誰來擔當、誰來組織都是個大問題。最後這個光榮的使命還是落在了德川家光的三弟駿河大納言德川忠長的頭上。
由他牽頭,邀請各大名前來商議。在封建統治當中這樣的商議會因出現一個實力雄厚的人來以自己的“公允”分配現有利益,而顯得極短,同樣會因為大家實力相當而不斷磨合、碰撞這下分配利益,使這個過程變得分外血腥、複雜和長久。
不過這不是我們關心的話題,最少不是山本之柱率領之下的“救世軍”所關心的話題。“救世軍”這支建立這支對建立“神的國度”充滿信心的軍隊,趁著各大名亂成一團的時候,在九州附近再下一城。
這些“救世軍”的士兵,不久之前還是忠於德川將軍家的扶桑百姓,可當他們成為救世軍士兵之後,經過短短的訓練,以及拿活人進行練習之後,立即變成勇猛無比、殘酷無情的“救世軍”士兵。
他們的變化為何會這樣迅呢?其實這牽扯著人性本身這一古老的問題。
人性本惡,毫無疑問!
人,從某種角度講,開始於寄生體,出生在痛苦之中,這樣一種動物本性之中就帶有自私自利的這一方麵的情緒,而後對於這種“本性”的抑製取決於個體所受教育的程度。
注意,這裏的教育一詞並不作狹意解釋,而應當從廣意上進行理解。所以這樣的教育不單指學自學校及課本的知識,還應當包括接受於父母那裏“言傳身教”及吸取自周圍人的觀點及環境因素,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