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這還差不多。讓他安排一下吧……就安排剪彩那天。”秦秀細嚼慢咽,邊吃邊說。
“嗯。”李林熙答應著,記住了。
很快地,大家都吃完飯。時候還早,鄧向陽提議,大家到隔壁四樓的“茶藝居”去喝茶。這樣一來,自己就可能有更充裕的時間來展示自己,有更大的空間可以發揮,不亦樂乎。
秦秀點頭答應了。午餐後的時間很充裕,秦秀說:“抓工業,我們可以稱得上是門外漢,想多聽聽你這個專家的想法。”確實,取長補短,他正想繼續聽聽鄧向陽對於提振本土工業的設想。
李林熙見鄧向陽隻顧著喝茶,沉吟不語,他也不追逼,給鄧向陽思考和組織的時間。他看得出,鄧向陽有備而來,胸有成竹,應該有一個很合適的回答的。
“對於發展工業,我在年初就試著做過一個議案,做了詳細的論證和敘述。可惜,人微言輕,最後不了了之。承蒙書記看得起,今日給我這個機會,我從內心裏感激不已,一定不會辜負書記您的厚望,為重振承陽的工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認為,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上中下遊產業合作的方向,打破傳統格局,瞄準訂單生產回智能製造這二個核心點,抓好創新工藝和人才培養這二個關鍵環節,推動製造業優化升級,是發展的根本,重中之重。”鄧向陽想了很久,終於說出自己的心裏話。
“非常不錯。你繼續說下去。”秦秀喝著茶,他聽出此中深意,喜出望外。
“書記誇獎了。我們要想抓好工業,需要抓住發展機遇,更需要采取一係列切實措施。一要加強關鍵共性技術供給,二要大力推動產業聯動和智能製造,三,要加強標準品牌建設提升產品質量,四要大力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工業是承陽發展之根本,製造業是實體經濟之核心。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骨架和支撐,也是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戰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體經濟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增長速度全球領先,我國在紡織品、電力裝備、交通工具等七大類行業規模名列全球第一。在500多種工業產品當中,我國有220多種產量居世界第一,工業製成品出口約占全球1/7,是全球最大的工業製成品出口國。可以說,製造業的興盛是我國經濟實力提升的關鍵和主要體現,更是實現創新、搶占未來的關鍵製高點,決定著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啊!”鄧向陽從專業角度深入淺出的分析,讓秦秀和李林熙聽得熱血沸騰。
這的確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呀。
秦秀聽他這一說,也來了靈感,道:“一直以來,我們承陽的製造業隻大不強,現在反而規模萎縮,製造業增加值隻有20.5%,後繼乏力啊!著力振興實體經濟,重點在製造業,難點也在製造業。我們不僅麵臨著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等結構性問題。大量的社會資金、勞動力等要素紛紛從製造業領域抽離,流向股市、債市、房地產等,以錢炒錢、賺快錢的現象大量存在。製造業占比的下降,嚴重降低了全社會對製造業重要地位的認識,可能過早誘發去工業化的問題。另外一個方麵,我們的製造業升級麵臨技術和成本雙重擠壓,轉型升級壓力不小啊!”
“真想不到,書記的心裏,亮如明鏡似的!我們的傳統工業,受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和出口市場低迷等因素影響,一些傳統製造業發展遇到較大困難,行業利潤率不斷下滑,部分行業甚至麵臨全行業虧損的局麵。如果不能準確認識和把握製造業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盡快扭轉脫實向虛的傾向,振興實體經濟,就是空話,很難落到實處。”鄧向陽說。
“果然,如我老弟所說,你是一個厚道而踏實的小夥子。你準備一下,下午,就跟我去龍窯鎮。”秦秀當場表態。
我們所說的厚道人其實另有新意。簡單來說,厚道表現在思想務實,生活樸實,作風紮實上麵。心存厚道,才能微笑著麵對風雨人生,才能讓那些平庸瑣碎的小事變得不再平庸瑣碎,讓生活的貧乏變得有了韻味,多一些快樂與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