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的可以開掛》(1 / 2)

112.《真的可以開掛》

厚德之人,必有厚報。

心存厚道,才能微笑著麵對風雨人生,才能以一種更加自然的姿態去麵對生活中的潮起潮落,才能心存仁愛之心,與身邊的人和睦相處;心存厚道,才能知足惜福,不再沉淪於浮躁的現實悲涼之中,擔負起生命賜予我們的責任,讓自己快樂。

誰不想著快樂是常態呢。

行家一開口,就知道有沒有。

秦秀對鄧向陽頗為欣賞。這人不亢不卑,不諂不媚,他對搞工業很有見地,沒有浮言華語,沒有花哨瑣碎的小動作,很是實誠。不錯。

秦秀同誌很享受午茶時光。

“我們正準備從外麵引進專業人才呢……真的沒想到,在我們政府機關裏,還有你這樣能夠搞工業的人才。”秦秀說著,就掏出手機來,當著大家的麵,給農委主任劉康打電話。

劉康在電話裏答應得很爽快。至於背後有多少人跑了多少夜路,走了多少門子,多少人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多少人羨慕嫉妒恨,就不得而知啦。

秦秀辦事,喜歡雷厲風行。有縣委書記出馬,事情自然很順利。沒有懸念,一錘定音。接下來走程序,就吩咐給身邊的小晴寶貝了。

鄧向陽竭力掩蓋住梗在胸口、幾乎噴薄而出的狂喜,深情地看了李林熙一眼。

可別。可別愛上我。

這話應該是對小晴說的。她無意中做了一個小動作,與李林熙十指相扣。兩個人很久才回過神來,李林熙被燙著一般,小晴也驚得立馬抽回手,臉上嫣然若霞。

李林熙嚇了很大一跳。

這一切,都被秦秀看在眼裏。他沒有說什麼,不動聲色,若無其事地與鄧向陽大談著龍窯鎮的總體布局。

二點半,秦秀的車準時過來接。鄧向陽告別李林熙,奉秦秀之命跟著他們一行向龍窯鎮進發,加入了調研的隊伍。與偏縣委書記同坐一輛車,他一出場,就讓人們吃驚不小,紛紛刮目相看。

龍窯鎮鎮委書記唐慶生和鎮長曾祥庚,早早地就開車在紅星瓷廠門口恭恭敬敬地候著。

這次調研的重點,是紅星瓷廠。私人老板叫曾昭展,小個子,卻有財大氣粗的做派。他在前麵帶路,引領一行十幾個人,從模型車間,走到製泥車間,然後是熱熱鬧鬧的成型車間,汗蒸火烤的窯爐車間,最後走到貼花精燒的成品車間。一路上,他得意洋洋地向大家介紹,他的廠裏有多少台機械,多少員工,多少銷售額,今年的目標是多少。鄧向陽心裏知道,這些都是虛的,表麵的繁榮。走過場,鬼曉得裏麵有多少水分。他看得出,紅星瓷廠自從接了已經倒閉的省瓷廠的盤,依然工藝老舊,設計沒有新意,采用原始的銷售通路,無異於老瓶裝新酒。

按照日程安排,接下來的調研會議,安排在廠部會議室。會議由縣長謝紅專主持,他說完開場白,就把接力棒交給鎮長曾祥庚。曾祥庚獲得發言權,他翻開一大疊打印出來的發言稿,從國際風雲到國內形勢,再講到承陽工業的大好勢頭。還沒有念三分鍾,就被秦秀毫不客氣地打斷了。

秦秀做了一個壓下去的手勢,清咳了一聲,搶過話題:“我們今天是來調研的,不是大老遠跑過來聽你作報告的。既然形勢一片大好,我倒想請問曾祥庚同誌,龍窯鎮作為我省的一個有名的工業重鎮,為什麼走到今天這樣凋落的局麵了。”

秦秀做工作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要方法有方法,要魄力有魄力,被譽為承陽有史以來建樹最大的縣委書記,這是大家有目共睹。

“曾祥庚同誌,你在龍窯鎮當了快十年的鎮長、副鎮長,是不是該考慮挪挪位置了。”秦秀此言一出,語驚四座。

大家麵麵相覷,誰也不能夠判斷,緊接著是福是禍。這些都來得毫無征兆,人們紛紛把目光集中到貼身機要大臣、縣委辦公室主任劉嘉和張秘書身上,試圖看雲識天氣。劉嘉和張秘書二個人自己心裏也沒底,隻得埋頭做記錄。

秦秀頓了頓,眼神掃視了整個會場一遍,才繼續道:“大家有目共睹,龍窯鎮作為全國儲量最大的高嶺土出產區,作為省內幾百年來有名的工業重鎮,現在隻能靠出賣原料勉強度日,發展滯後,拖了全縣的後腿,我們該好好找找原因,謀劃謀劃了。傳統工業之所以崩潰,源於沒有與時俱進,毫無創新。創新的內容第一,一切都應該是圍繞創新的內容去展開的,而不是誇誇其談。”他劈了幾板斧,人們才明白過來,事情很嚴重,“今天我們過來調研,就是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鄧向陽同誌一直在農委工作,我們今天帶他過來,大家不妨聽聽他的見解。”他的意思,讓農委的同誌出來搞工業,誰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