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完全明白,妙音此曲,竟是為了讓人想起那被困歧山,生不如死的當今皇帝!這位陽台仙子,竟然是個聰明絕頂的高人!
當琴音一止,他即起身朗然道:“仙子妙技驚人,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仙子美意,崔某謝過!琴之為聲,在於得天地自然之靈,發於心而應於手,動人心者,莫大於哀!仙子所寓深意,崔某無以為報,今夜嘉朋滿座,都是給崔某麵子,崔某也鬥膽獻上一曲,以謝各位美意!”
他話音一落,眾人心想,看來今晚的押軸大戲,竟然是主人自己來唱了!
妙音悄然隱去,此時幾個俊仆推上一個紫檀木架,那架上高高低低,掛著十幾片白玉,那玉色清潤無比,上圓下方,卻琢磨得不見一絲棱角,都用一根根錦絲穿著,掛在那沉香色的架上,讓人一看便知這是一架天下少有的名器。
“白玉方響!”早有識貨者高聲叫了出來。原來這架方響卻是前朝舊物,原是皇宮裏的珍藏,隻因前朝皇帝隻愛鬥雞走馬,不喜音律,聞得尚書崔昭範之子崔胤方響天下獨步,便將此物賜給了崔氏。這白玉方響也是稀世之珍,享名久矣!
崔胤大步上台,他早已將身上的壽袍挽起,係於腰間,更顯得英氣勃勃。他手中執著一對小木槌,細細的杆兒,槌身卻圓潤無比。他靜立場中,微一調息,忽地一個麒麟步,雙手一揚,便如舞流星般在那十幾片白玉上敲打起來。一陣如急風暴雨般的清脆之聲頓時響起,泠泠叮叮,卻有含著旋律節拍,令整個花園有如忽落冰雹飄雨,每個人都覺得被重重地砸在心坎上。
《定涼州》~!早已回座的妙音一下子便聽出了崔胤的寓意。看來這位崔相國絕不是如外人所想,是一個玩弄權術的權相,或者隻是一個喜愛征聲選色的權臣,他這曲中的激情,分明在表示自己從未忘記身上的責任,那就是救出皇帝,重振朝綱!
崔胤身如遊龍般在架前飄忽,有時如蜻蜓點水,有時卻如猛虎出柙,手中的雙槌真如流星追月,舞得甚是好看。當然這隻是外行的感覺,妙音卻覺得那花梢的身法中,卻蘊含著一股氣韻,這崔胤也絕非是一個文弱書生,竟也是身懷武功的高手!這京城之中,果然是藏龍臥虎!
那邊廂立著的碧城班一幹國手,更是看出外行絕對看不出的東西。那羯鼓國手雷天秀不停地擄須點頭,同是打擊樂器,他自然能看出,這崔相國的方響之技,絕不在自己之下!
原來這方響在唐樂之中,也是常見之物。平常隻有鐵方響,青銅方響,這白玉方響,卻是絕無僅有之物。碧城班常年飄泊不定,無法帶著這龐大的木架,故於樂隊之中,不置此器,但這些梨園舊人,對此都是非常熟悉。曹天青頻頻點頭,這《定涼州》卻是從琶琶曲中的《涼州曲》中改編而來,他豈有不知之理。隻是能將這曲子奏得有如此的氣勢,卻絕非常人所能!看來人說崔相國方響獨步天下,果然是名不虛傳。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當最後一聲木石交擊的清越之聲漸行漸遠,止於無聲之際,賓客們終於如夢方醒般地想起,這聲色俱醉的夜宴,竟是就這樣結束了。每個人的心裏,都生出一種戀戀不舍的感覺來。
夜色闌珊,華宴終罷。妙音在離去之際,清楚地感覺到,背後有一雙眼睛始終在注視自己!這人究竟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