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碧城十二曲闌幹(下)(2 / 3)

眼見月色清明,盛宴仍在繼續。俊仆們穿流不息地送上又一輪美酒美食,好戲似乎絲毫沒有收場的樣子,大家都知道,好戲還在後頭。

場中突然靜了下來,不知何時,台上隻有一幾一櫈,看來,那貌似天仙的陽台仙子要出場了。

果然,崔佑在旁高聲道:“陽台仙子胡妙音獻琴一曲,為崔爺賀壽!”這老管家雖然看起來是個幹瘦老頭,但嗓音卻是又高又亮。

眾目注視之中,妙音緩緩走出,手裏捧的正是那天下第一名琴——琅環九佩!

妙音微施一禮,眼中迷離的笑意似現非現,令場中眾人覺得她的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可卻偏生捉摸不定。隻見她不疾不徐地緩緩坐定,仿佛對台下所有人的目光視而不見,天地間再無一物,一股虛無的感覺竟然從她身上彌漫開來,令所有觀眾都感覺到一種虛無空洞,剛才那熾熱的豔舞片刻間便從腦海消失無蹤,眼前隻有空穀之中,一朵悄然綻開的幽蘭。

“啷……啷……咚”,一聲下滑的三個音符,讓人的心一下子墜了下來。這琴音極緩,極輕,偏生又是從高到底,仿佛是一聲令人心碎的輕歎,發自一個絕代佳人的口中,令人頓生一種無言的哀傷之意。

那根纖纖玉指隻在琴弦上一抹,這聲歎息便悄然而止。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一股寂寞,一種哀愁,刹那間種入每個人的心田。

當琴聲再起時,卻是如此悠揚清越,人們仿佛回到了春光明媚的樂遊原上,車馬喧騰,仕女如雲,青春燃燒,激情張揚,章台走馬,五陵纏頭的浪漫,讓人一下子變得熱血沸騰起來。人人都有美好的回憶,卻不經意間,被這琴聲勾起,時光回到了從前。

然而,這爛漫的春情轉瞬即逝,隨之而來的便是兵戈殺伐,車轔馬嘯,流離失所,天涯飄泊。那琴聲仿佛在不疾不徐地訴說著一個離亂的故事,而每一聲,都打動了聽者的心弦。

早已有人淆然淚下,暗自抽泣。世事無常,人生易變,昔日王孫,今日乞丐,故園何在?青春何在?為何卻要營營苟苟,為那聚蟻功名,戰蛙事業?

這曲《哀王孫》,本也是尋常曲目,但在這絕代佳人的手裏,竟是彈出了一種天涯絕唱的感覺,眾賓客大都是名利場中滾來滾去之人,久已麻木的心靈,無意間竟然被深深觸動。

妙音本是修真之人,雖未經人世離亂之苦,但道家那清靜出塵之意,早已深入其心。再加上她聰明絕頂,每能發前人未發之情,將《哀江南》賦中的離亂之痛,寓於這首《哀王孫》

之中,其實她選彈此曲,卻是另有深意。按常理而言,這壽宴之中,本不該奏此離亂之曲,但她自思這滿堂冠蓋之中,必有顧曲之人,如果那崔相也是顧曲周郎,便絕不會因此見怪,反而會對自己另眼相看。這番苦心,也全是為了成全瓊真公主。

其實這崔胤生於清河大族世家,又是飽讀詩書之人,更有一個絕癖,便是酷愛音律。豈能不解妙音琴意?當今之大唐有如夕陽西下,天威難繼,連皇帝都被一群閹奴宦官幾番劫持,再加上群雄如虎狼般環伺四周,玉山將頹,社稷將傾,自己稍不留意,便會成為一個亡國宰相!如果大唐真的在自己手裏亡了國,那清河崔氏的百代清譽,自己三起三落的一世苦心,難道不都付之東流了?更令人難堪的是,自己絕不能背上個亡國宰相的千秋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