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蜜房羽客類芳心(下)(1 / 3)

妙音一見李鼎那直勾勾的眼神,不由麵上一紅,似有些局促地整了整衣襟,嬌聲促道:“那後來呢?杜師伯他到底又沒有找到那一劍一經?”

李鼎收回心神,忙道:“你想那崇玄宮中靈文秘軸、道藏丹經浩如煙海,一時之間又如何能找得到?家師費了數年功夫,總算尋到了蛛絲馬跡。原來那柄上清日月含像神劍,卻是當年由玉真公主奉旨攜回了陽台觀,隻因當時正值開元盛世,宇內清明,天下太平,玄宗皇帝又是春秋鼎盛,哪裏用得著這柄神劍,便將此劍回贈給司馬真人,並賜下密旨,持此劍者便可號令天下道門,這柄神劍,從此便有尚方寶劍之威,可代天子而行事。但司馬真人當年便貴為天下道門領袖,也許是他生性淡泊,或是崇尚無為而治之旨,所以從未啟用,而開元天寶年間,天下道門本就清靜無事。故待他仙去之後,此事也就沉湮不彰了。”

“號令天下道門?”妙音訝道。她想起當年師父曾提起過這鎮觀之寶,隻在曆代掌門之人手中相傳,卻不料竟是一柄能夠號令天下道門的尚方寶劍,此時她仿佛有些明白了李鼎此次拜劍的真正含義了。看來師兄此來,或是竟想求得此劍呢!

她心有所思,卻又麵不改色,繼續追問道:“那一經呢,杜師伯當年如果見過這《火龍真經》,如今卻怎在那寂滅和尚手裏呢?”

“唉!”李鼎長歎一聲道:“家師為了尋這《火龍真經》,可謂是耗盡心血。他尋遍內府秘庫,卻隻不見此經蹤影,後來苦苦思索,終於想通一個關節。”

他這時又頓了一頓,好像卻是在賣關子似地望著妙音。妙音這時也急了,玉臂輕伸,竟然推了他一下,嗔道:“急死人了,快說啊,卻是什麼關節?”

李鼎微微笑道:“卻是不止一個關節呢,你想那《火龍真經》,如果真有如此神力,卻又怎是輕易能夠尋得,又輕易能夠解得的?其中經曆,真可謂是重樓密鑰,層層相連,若非機緣湊巧,恐怕永無解開的那一日了。其中機巧,卻是與師妹你有絕大關聯,我也是今晚才全盤想通的!”

燭光之中,李鼎的那一張俊逸靈動的麵龐上竟是蒙著一層神聖的光芒,仿佛是宇宙之奇,天下之大,竟全在他掌握之中。妙音看在眼裏,心中暗歎,這師兄胸中真是藏有丘壑萬千,不可小視呢。

她連聲催道:“師兄卻是快說啊,我想那杜師伯天人之姿,散仙之流,這天下竟還有何事能難到他老人家呢?”

李鼎見她嬌聲連連,此時竟是一副天真的小女兒憨態,可愛之極,便微微側頭問道:“你想當年玄宗皇帝得此《火龍真經》,卻又為何並未修煉呢?”

“想是當年他忙著和貴妃娘娘花前月下,度那《霓裳羽衣》仙曲呢?”妙音想也不想地答道。

“嗬嗬,師妹卻也猜得**不離十。那玄宗皇帝開創開元天寶盛世,卻是我大唐數百年來登峰造極之時,他每日裏風流快活都來不及,哪裏還會用得著修煉這一時半會絕難修成的火龍呢?直到漁陽鼙鼓動地來,他那時想起此經,卻也晚了!”

“難道這《火龍真經》竟然被玄宗皇帝攜到了蜀地?”妙音接口道。

“正是。家師當時推斷,若此經仍留在大內秘府,則斷難逃過安史之亂。當日宮內所藏之道藏丹經,合編為《三洞瓊綱》、《玉緯總目》,共七千餘卷,竟是全部付為一炬。唯一可能的便是玄宗臨危之日,想起司馬之言,隨身攜帶此經,到了西蜀避難!”

妙音聽了,連連點頭,卻又問道:“那如今出世這《火龍真經》,難道卻是從蜀地而來?”

李鼎道:“師妹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家師當日想通此一關節,便不再從內府搜求。你想那玄宗皇帝自西蜀返京,早已是太上皇之身,其時肅宗皇帝根基穩定,天下大定,他也無心再理天下之事了,隻是日夜思念那貴妃,不久便鬱鬱而終。你道當時太上皇卻是居住在哪裏?不在大明宮,而是在西宮南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