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山原守將府大會諸將,清點傷亡人數。此戰共計傷亡一萬五千餘人,張世澤的軍隊兩次戰鬥之後幾乎全軍撫覆沒,其餘軍隊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相比之下淮西軍就慘多了,不但死傷三萬餘人,被活捉一了萬,郎山城也告陷落。
心情激動的李進程說道:“朗山是蔡州的第一道防線,每次征討到了這裏就止步不前。今日大人一舉拿下了朗山,這場戰爭我們就占據主動了。敵人習慣了在此拒敵,所以有大批的物資供給,以便長久做戰。我剛才清點倉庫,物資之多,令人咋舌。隻可惜還沒用就全部落在了我們手裏了,他們想在這裏和我們打消耗戰的想法落空了,損失慘重現在恐怕是欲哭無淚了。”
眾人一陣大笑,都覺得非常舒暢。趙憶叢道:“諸位不要高興的太早,戰爭隻是剛剛開始,苦戰還在後麵呢?”蔡方道:“大人下一步有什麼打算,能和我們說說嗎?”
“正如李進程將軍所說,郎山是蔡州的第一道門戶,所以大批的物資都集中到了這裏。我想他們的第二防線吳房城一定沒多少物資。而且他們也很難料到郎山會這麼快陷落,應該不會這麼快就布置吳房的防守。兵貴神速,趁敵方還沒有準備,我們要繼續擴大戰果。”說到這裏趙憶叢麵容一整高聲道:“李進程將軍我命你率本部兵馬為先鋒,迅速進軍吳房,明天清晨就要完成對它的包圍。同時劉永剛將軍帶五千鐵騎在吳房與蔡州之間遊弋,切斷兩地的聯係,使蔡州無法對它增援。”
看了一眼張世澤,又道:“你不遵軍令冒然出戰以至損兵折將,按理本當斬首,不過念在你拖住敵軍力戰有功的份上處罰就免了,不賞不罰,你對這個決定有什麼不服沒有?”
張世澤垂頭道:“末將心服口服,沒有任何意見。”趙憶叢道:“既然如此,你的先鋒也就不要當了,留下鎮守朗山。其餘人等回去休息一夜,明日進逼吳房。
眾人答應一聲退了下去。張世澤立下那麼大的功勞卻因為一次不遵將令什麼也沒得到。這讓他們認識到不聽這少年統帥的命令是件很麻煩的事,不但最困難的事讓你去做,做好了還沒有賞賜。心裏暗想,以後就算敵人把自己的祖墳掘了,也絕對不能違抗命令。經此一役,趙憶叢徹底在這些人中建立起來了統帥的威信。
次日清晨,大軍再次出征與李進程部形成合圍,把吳房包的密不透風。敵人幾次想要突圍都被擊退,劉永剛的鐵騎兵又擊退敵人的援軍並燒了運過來的糧草。最後蔡州方麵也不再派人出來救援徹底放棄吳房,專心致誌的在蔡州城內搞起防禦。這個時候吳元濟士氣衰落,實力大損,也確實不敢主動出來迎敵。
大軍圍城十三日,吳房守將自縛出城請降。不費一兵一足,趙憶叢部隊進駐吳房城。城中居民甚者已經靠吃土來填肚子,身餓死的不在少數。趙憶叢命人散發軍糧以救人命,又命從朗山調撥糧食過來救急。
幾日之後,城裏安定了下來,而大軍也就此在此地休整。後方的陽城押運糧草來到了吳房,兄弟相見,都非常高興。
席間,陽城感歎道:“來的路上不時能看到沒埋的屍體,新墳墓更是多的數不清,戰爭還真是殘酷。如果不是大哥你屢出奇招,不知道還要多死多少人?”
趙憶叢道:“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如果不用武力也可以解決問題,那我一定不會用武力。可是你也明白,自古及今,戰爭就不曾停止過。我們在這裏哀歎也是沒有用的,前方血流成河,後邊卻歌舞升平,試問那些歿於荒野的戰士有什麼要求,而我們又和他們有什麼仇而不得不殺掉他們。其實這是因為我們都是工具而已,是那些掌權者的工具,他們操縱著我們的行動。我們還是成為掌控棋子的人時再考慮這些問題吧!那時,戰與不戰,豈不在我。”
悶悶的喝了一口酒,陽城道:“世界上的事情真的很矛盾,和平卻隻能用戰爭的方法得到。”
“可是矛盾的又豈隻這些呢,世界上矛盾的事情真是多的數也數不清。”說完之後趙憶叢也沉默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趙憶叢卻遲遲沒有下一步動作。下邊的將官們又呆不住了,紛紛請戰,要去進攻蔡州。無奈之下,隻好再次召開軍事會議。
趙憶叢首先闡明了當前的形式,接著就讓眾人發表意見,自己靠在椅子上不說話了。
大帳寧靜了一會,李進程首先起身道:“我軍接連攻破了吳房、朗山,前方就是蔡州。我認為應該在冬季來臨之前拿下蔡州捉住吳元濟。如果戰爭一直持續到冬天,我軍卻沒帶禦寒衣物,在寒冷的天氣裏作戰對我們非常不利。”其他幾人紛紛點頭,惟獨蔡方沒什麼動靜,反而注視著趙憶叢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