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西北邊防(2 / 2)

嶽鵬舉無視眾人的欽慕目光,平靜道:“夏國和大宋打了近百年戰爭,國家疲憊不堪,民生疾苦,當朝皇帝夏崇宗李乾順,因此休養生息,與宋修好,不動兵戈已有二十餘年。二十年,足夠夏國的兵士全部更新一代了,試問從夏崇宗李乾順治下的太平盛世裏長大的夏國軍人,若無他國侵之,又豈有發動戰爭、征伐他族的戰心呢?而且,夏崇宗李乾順正是從我大宋西北軍威震夏國的環境下長大的,此人對我大宋西北軍的畏懼之心,隻怕在任何一個夏國人之上,因此,即使明將軍北上抗金、韓家軍固守秦鳳,夏崇宗李乾順也是不會把夏國再次拉進與宋開戰的無底洞來的。而且當今金國勢大,從其甫滅遼國、便迫不及待撕毀與宋盟約、南下侵宋來看,金國大有一鼓作氣滅掉大宋和夏國、一統天下之意,我想,夏崇宗李乾順當前要考慮的最大敵人是金國,而不是來和我大宋開戰。”

嶽鵬舉喝了口酒,續道:“吐蕃國這些年修養生息,國家戰事儲備隻怕已豐,放眼江湖,近二十年來,吐蕃第一大教、被吐蕃王敕封國教的‘密宗’在我大宋廣開宗院,大肆弘揚‘密宗’教義,隻怕所圖不小。因此,若是要趁我大宋與金國作戰之際趁虛而入的話,隻有吐蕃一國。大理國遠在南疆,自保有餘,侵伐他國則顯不足。”

眾人聽罷,頷首點頭,若有所思。

韓世忠由衷歎道:“聽嶽兄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嶽兄,年輕一輩中,你是我韓世忠第一個打心眼裏佩服的,來,嶽兄,世忠敬你一杯!”

“韓兄過譽了,今番入學的‘九世家’子弟,嶽某看得上眼的也僅韓兄一人。韓兄,請!”嶽鵬舉大笑道。

小禮兒笑道:“可不是呢,誌揚哥哥也是‘江陵秦氏’的人呢?”

“哦?”韓世忠和嶽鵬舉聞言都是一驚。

“咳,在下卻是江陵秦氏之人,不過是旁支安州秦家的人,讓韓兄和嶽兄見笑了。”秦誌揚囁嚅道。

韓世忠聞言大喜,挽起秦誌揚和嶽鵬舉的手道:“旁支怎麼了?管它旁支主脈,管它世家平民,英雄從不過問出身。來,很高興認識眾位兄弟,大家走一個!”

眾人聞言,皆給自己滿上一碗,碰碗飲盡。

嶽鵬舉歎口氣道:“明將軍卻是當代難得的兵法大家,見識謀略,武學修為,皆是絕頂,不過,可惜,太可惜了?”

韓世忠聞言不解道:“嶽兄所慮何事,為何歎氣?”

嶽鵬舉回答道:“此番宋金開戰,當是我大宋自建國以來,最有可能成功武力收複幽雲十六州的一次,不過,可惜,可惜啊。”

青少不解道:“若是金軍敗退,前線宋軍和明將軍兵合一處,一鼓作氣收複幽雲十六州,也並非沒有可能啊。”

韓世忠歎道:“嶽兄是指明將軍不會?”

嶽鵬舉點了點頭。

嶽鵬舉歎道:“從明將軍的行軍路線來看,從京兆府出發,取道河東路、河北西路,沿此兩路在太原府、真定府兩府,以及其他十三州陳兵設防,這分明是要借此戰機入主大宋河東路和河北西路。眾所周知,明將軍掌管秦鳳路和永興軍路軍民政大事已有二十年,此番借此戰記,以協防金人為借口,可名正言順入主河東路和河北西路,自此,四路連成一體,黃河北岸大半土地盡在明將軍掌控之下,對大宋四京頓成餓虎撲食之勢,明將軍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因此,明將軍隻會迫得宋金和解,既不會讓金人在他占穩河東路、河北西路兩路之前南下大宋,也不會在此前讓宋軍能夠北進收複幽雲十六州,他會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宋金和解,對明將軍來說,是最為有利的結果。及至明將軍成功消化下河東路和河北西路,便是大宋的亡國之時了。”

嶽鵬舉道出此“大逆不道”之言,韓世忠趕忙伸手作出“噤聲”手勢,笑道:“嶽兄,酒喝多了。”

嶽鵬舉笑道:“韓兄,何懼之有,趙官家的天下坐不穩幾天了。不是明將軍,便會是金人,東京城破滅之時,趙家也回天乏術。放眼當今天下,沒有藩鎮割據,表麵太平盛世,但暗流洶湧,各路豪強林立,江湖中有‘二十二字’之說,這‘二十二字’豈止是江湖之說,分明是大宋天下的‘二十二字’之說,徽宗皇帝聲色犬馬,耽於朝政,等到東京城陷落之時,才會恍然發覺,天下之大,竟無可去之地,可笑,可笑啊。”

秦誌揚也勸道:“鵬舉兄,言多必失。”

卻聽陌生聲音從進門處傳來。

“以嶽兄所見,大宋可還有醫治之術?”

眾人循聲望去,進門處一個弱冠青年,信步走了過來,在青少和小禮兒中間,自然坐下,一臉笑意的看著嶽鵬舉。

來人,正是趙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