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談笑間,眾人已互相熟悉。
韓世忠環顧大堂一圈,倏地歎口氣道:“看這南京城內,一片歌舞升平之跡象,卻不知國家正逢大難,宋金前線危機重重。”
風少默然不語,他從宋金前線來,前線的情況,正如韓世忠所言,若非一眾武林豪傑義助抗金,隻怕女真人的金戈鐵馬早就踏到東京城外了。
嶽鵬舉淡淡道:“舉國如此,何止應天一地。”
秦誌揚疑惑道:“前線告急了嗎?”
秦誌揚的疑惑,也是小禮兒和青少的疑惑,自金人撕毀和約、南下攻宋,已近三月,但三人絲毫沒有國將破的感覺,畢竟,金國,雖然滅了不可一世的大遼國,但畢竟是個新興國家,三人並沒有意識到金國會是個可能滅亡大宋的國家。其次,大宋雖然腐敗不堪,但宋人的自信之心古來有之,我漢人傳承中原正統,區區胡虜隻能騷擾騷擾邊境罷了,又豈能真個威脅到我大宋的安全,而且,自本朝太祖太宗以降,大宋雖然不能在對鄰國遼國、夏國的軍事行動上有什麼重大突破性的成就,卻也穩妥的外抵禦了遼人、夏人的入侵。
因此,秦誌揚三人無此憂慮。秦誌揚三人的想法,也代表著大宋境內遠離前線的其他民眾的想法。
聽得秦誌揚發問,韓世忠沉聲道:“明將軍盡起關中軍精銳,從京兆府出發,取道河東路、河北西路,沿此兩路在太原府、真定府兩府,以及其他十三州陳兵設防,然後親自領軍直奔大名府而去。”
青少聞言,神情一喜,道:“明將軍終於出兵援助宋金前線了?”
韓世忠悶頭喝了一碗女兒紅,聞言點頭確定。
秦誌揚和風少、小禮兒也是形色一喜,若是號稱軍中第一人的明將軍肯率領關中精銳北上抗擊金軍,大宋安矣。
秦誌揚擔憂道:“明將軍若是率關中軍北上抗金,那宋夏前線必然空虛了,若是夏國也趁機東侵我大宋,大宋豈不兩麵受敵。”
嶽鵬舉神色平靜,舉碗飲酒,淡淡道:“韓兄方才有言,明將軍隻是率領了關中軍北上抗金,韓家軍尚在,何憂之有?!”
“是了,西北軍尚有韓家軍在。”秦誌揚心下稍安,“明將軍既然北上,定然已然安排好了西北的防禦工作。”
明將軍駐軍京兆府,統領西北一幹軍民政大事,麾下大軍號作“西北軍”,乃是大宋國最為精銳、戰鬥力最強的部隊。而這“西北軍”又分為永興軍與秦州軍,永興軍也喚作關中軍,遍布永興軍路。秦州軍則遍布秦風路,總軍位於秦州,又因軍中多為秦州韓氏的子弟統軍,又稱為“韓家軍”。
永興軍路和秦鳳路便是大宋西北邊疆屏障,永興軍路正對夏國,也是往日宋夏打仗時的主戰場。秦鳳路北臨夏國,西麵吐蕃國,戰略位置更為重要,隻因大宋國建立之後,與吐蕃鮮有戰端,因此,秦鳳路較之永興軍路,戰事則少了很多。
韓世忠搖了搖頭,歎口氣。
青少問道:“韓兄為何搖頭歎氣?是不看好明將軍北上抗金戰果嗎?”
韓世忠搖了搖頭道:“明將軍既然北上,數月之內,金國必然鳴金收兵,宋金邊境必然恢複和平。”
風少問道:“那韓兄所慮何事?”
韓世忠道:“明將軍並未調動韓家軍一兵一卒開赴永興軍路,協防宋夏邊境。”
嶽鵬舉神色一動,其他人則神色大驚、不明所以。
明將軍竟然不調動韓家軍協防夏國?竟要在宋夏邊境不設防嗎?
嶽鵬舉淡淡道:“明將軍可是告訴韓家軍要留守秦鳳路,不必掛懷夏國會趁機東進?”
韓世忠聞言大震,看向嶽鵬舉道:“鵬舉兄從何得知?”
韓世忠是秦州韓氏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甚得韓氏族主的寵愛,因此此番明將軍北進的後續安排,韓世忠都從族裏長輩那裏得知全況,正如嶽鵬舉所言。
嶽鵬舉笑道:“而且,明將軍還告誡韓家軍,要密切注意吐蕃動向,防止吐蕃突發戰端。”
此話一出,韓世忠反倒平靜了下來。
韓世忠給嶽鵬舉滿上一碗酒,歎道:“嶽兄果非常人,正如嶽兄所言,明將軍對夏國並無擔憂,而是對吐蕃更為顧忌。世忠不得其解,願聞其詳。”
其他幾人,從小禮兒到秦誌揚,風少到青少,都是不明所以,明將軍擔憂的竟然是吐蕃,而不是自太宗一朝開始,至先帝哲宗一朝才止、和大宋作戰長達百餘年的夏國?!
而且,嶽鵬舉竟然能未卜先知?
眾人對嶽鵬舉不由敬上心頭。
海方鍔遠居南海之上的瓊州,自然不明白中原的這些大國戰事,雖然聽不懂眾人在說些什麼,但也覺得嶽鵬舉似乎很厲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