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老微笑的看著關二爺,指著青少、小禮兒道:“這兩位少年都是應天書院武院今年的學生,我是他們的老師。小禮兒若是有什麼地方得罪了關二爺,還望關二爺海涵。”
這嶽老在應天書院中地位極高,便從其剛剛出門而來、門外的江湖中人都要對其行禮並且恭敬地叫上一聲“嶽老好”可以看出,小禮兒既是嶽老的弟子,關二爺自然不會再為難他了。關二爺聽得此言,和氣道:“沒事,我隻是和小輩切磋武藝罷了。”
關二爺又喚來關大少,朝著嶽老道:“這位是嶽老,是應天書院最好的老師,你以後要向他多多請教。”
關大少立時行禮道:“學生關冠宇,拜見嶽老師。”原來這關大少叫做關冠宇。
嶽老笑道:“關二爺過譽了。關冠宇,來了學院,要以學習為主,同學之間要和平共處。”嶽老這句話是向關大少所說,同時也是在告誡小禮兒、青少和葉風。
四人齊聲道:“學生謹記嶽老教誨。”
嶽老對關二爺拱了拱手,就此別過,對小禮兒、青少和葉風笑道:“你們隨我來。”便轉身進入書院而去。
青少拉著小禮兒跟上。葉風自然也跟上老師的步伐。
小禮兒四顧望去,那些少年還在那裏,卻已不見了江快雪的身影,心下不由失望。
青少早來書院一日多,此刻變充當了小禮兒和葉風的向導。
望著應天書院的大門,小禮兒心中歎道,經曆了層層艱險,終於到了目的地了。這裏,便是我此後四年學習生活的地方了。心下不由得放開心事,輕鬆下來,又豪氣上湧,“同心協力,匡扶正義;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我定要努力學習,郭大俠便是我的榜樣!
但見書院大門正上方一塊額扁橫空高懸,青少指道:“這是本朝太祖皇帝禦筆親書賜額。”
小禮兒抬首望去,上麵有五個古老蒼勁的大字,“應天府書院”。便是這塊本朝太祖皇帝親書禦賜的牌匾,奠定了應天書院“天下四大書院之首”的無上榮耀,開創了應天書院近百年來的輝煌。
從應天書院裏走出的文臣武將、江湖俠客,數不勝數,他們一輩輩人的努力鑄就了今日鼎盛的應天書院。
但見正上方的額扁下方左右兩側又各豎立一塊匾牌,左書“先天下之憂而憂”,右寫“後天下之樂而樂”。
青少指道:“這是百餘年前,應天書院的院長範文正公所寫,後任院長感其精神,立下此牌匾。”
小禮兒笑道:“範文正公的這兩句話,隻要是讀書人都會知道,百年來,不知勉勵了多少學子。”
範文正公,便是範仲淹,字希文,乃是近百年前大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世稱“範文正公”。後病逝於徐州,終年六十四歲。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
政治上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卻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
軍事上,他統帥西北大軍,打的夏國俯首稱臣,使大宋西北局勢得以轉危為安。
文學上,範文正公所作的《嶽陽樓記》、《嚴先生祠堂記》、《江上漁者》、《登表海樓》、《遊石子澗》、《蘇幕遮》、《禦街行》等都是傳世名篇。
江湖上,範文正公也是赫赫威名。“希文武法”,名震一時,更是應天書院武院的必修內功心法之一。
進得書院內,前方是一片開闊的演武場地,為應天書院武院學生早晚演武所用,青少介紹道,此場喚作“武襄場”,乃是為了紀念從應天書院走出的麵涅將軍狄漢臣。
狄漢臣,便是狄青,字漢臣,大宋汾州西河人,麵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麵涅將軍”。 是範文正公任院長時的傑出弟子,更是範文正公親手調教而成,可以說是範文正公的嫡傳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