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蒼茫的空間裏,天空灰蒙蒙的,四處靜悄悄的,靜的讓人壓抑,讓人害怕。方一笑獨自跋涉著、跋涉著,好像走了好久好久,感到很疲憊的他,駐足茫然四顧,發現附近有一隻手掌大小的石像,呈垂手站立狀。石像的麵容很模糊,方一笑努力看,也看不見麵容是什麼樣子,上前用手摸石像,怎麼也沒摸不到,又急又氣的他用力用手一抓,抓了一個空。
“啊”……方一笑睜開眼睛,茫然看了看,屋外的月光從窗戶照射了進來,他才醒悟過來,原來是自己做了一個夢。聽著父親震耳欲聾的鼾聲,方一笑坐起身來,穿好了衣服。
他出了院子,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整個院子,抬頭望著天空,一輪明月掛在天空,離月亮很遠的地方,還有些一閃一閃的星星。望著這一切,方一笑有著飄然出塵的一種感覺。
天空裏那些閃亮的星星到底是什麼呢,天空裏還有什麼呢?外麵的世界是什麼呢?年紀尚幼的方一笑腦海裏第一次浮出了這樣的念頭。他突然想起自己昨日撿的雕像,找遍了口袋,也沒有找到。無奈中,方一笑以為丟了,可惜之餘也不在意。
第二日清晨,方一笑就開始去山上為家裏撿枯柴。就這樣,日複一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隻是與往常不同的是,方一笑每日的飯量突然變的很大,是以前的2倍,力氣增大些,別的倒與以常一樣。
隨著季節的變換,炎熱的夏季漸漸過去,天氣涿漸變的涼爽起來。也到了方一笑去古秀才哪兒繼續讀書的日子。在這個小村莊,讀書人都很少,何況秀才呢?這還得從頭說起。
在三年前一個寒冷的冬日,方一笑父親在村口遇到一位正在蹣跚趕路,身材瘦小的老人,經過攀談,這位老人自稱姓古,是一名秀才,以前一直在外以教書為生,現在年老體弱,想落葉歸相好。於是就雇傭一輛馬車帶著全部家當想返回家鄉度過餘生。
走在半路,被一夥匪徒搶走了身上的錢財,隻有書籍還在身上。沒有辦法,隻好步行回家,但山路崎嶇,路途遙遠。方一笑的父親就邀請他在光明山村住下來,平常教幾個適齡的孩子讀書,孩子的父母給些錢財。
“趙錢孫李,周五鄭王……”孩子們搖頭晃腦,一字一背,朗朗上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放了學,一哄而散的孩子們搶著奔跑著回了家。因為方一笑的父親與古秀才最早相識,古秀才就對方一笑有種特別的感情,對他較為照顧,讀書要求尚嚴。每逢放學,方一笑也去古秀才家裏幫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老師,今天講的詩是一位詩人寫的《望嶽》,上麵寫的‘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詩裏麵的泰山比我們村後的大山還要大嗎?它在哪裏呢?我們可以登上去看看嗎?”方一笑一邊整理古秀才院子裏的柴,一邊問古秀才。
“這個,泰山我也沒有去過,它很大,很雄偉,據說有“天下第一山”之稱,據說在很遠的地方,我最遠也隻是去過咱們郡縣,等你長大了,出去走走,看一看,外麵的世界很大很大。古秀才一邊咳嗽一邊憐惜的看著方一笑
“哦”,方一笑憧憬的,回答了一聲。“山外到底有什麼呢,外麵是什麼樣子呢”
上學,讀書,去古秀才幹活,然後回家。就這麼三點一線,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過去了。在田地裏的糧食收回家後,天氣也漸漸的變涼了,村莊的村民就要集合起來去山外用糧食去換白菜了。
要知道,夏天還好,各種作物正是生長的時候,村民們有菜可以吃。冬天了,村民們也需要吃菜,但大山裏的土地,水不多,隻能靠天吃飯,種菜要需要大量的水,村民們哪能大量種菜呢。隻好在每一年的秋季末,村民們把田地的糧食收拾到家裏後就集合起來,在約好的時間,一起趕著馬車去,然後把換回的白菜放在地窖存儲,備用冬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