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三個臭皮匠(1 / 2)

“主公,劍閣完了,嗚……,弟兄們大部分戰死,我們全軍覆沒了。”

益州軍主力在劍閣全軍覆沒,僅有不到百名的益州軍死硬分子逃出生,將慘敗的消息帶到成都,此刻,全身帶傷、衣服破破爛爛的益州敗軍跪在劉焉麵前,大哭著將當日情景複述,而益州文武無不麵如土色,劉焉與劉璋更是麵色蒼白。

“我兒子、就是你們的少主呢?”畢竟父子情深,劉璋最關心的不是劍閣十幾萬益州將士的死活,而是先打聽親兒子的安危。

“少主,少主……”益州敗軍大哭道:“少主他也殉職了,聽是被董賊的義子呂布親手殺的。”話音未落,劉璋已經仰麵昏去,“公子,公子,快找郎中。”益州眾文武慌忙救起劉璋,可劉璋未醒,那邊劉焉忽又喉嚨咕咕作聲,張口吐出一口鮮血,也是仰麵昏去,這下大廳中可熱鬧了,益州兩代領導人先後昏迷不醒,隻有一幫手忙腳亂的文武在七嘴八舌,大喊大叫,亂成一團。

好不容易找來郎中,郎中們一致斷定劉焉與劉璋是急怒攻心、氣脈阻塞,需要好生將息,不能再動氣,否則劉璋也許還好些,但已經七十多的劉焉就難了。結果出來,益州眾文武全傻眼了,眼下敵人差不多是兵臨城下,正是需要人統率全局的時候,兩代州牧卻都昏迷不醒,如果敵人打來,那該如何是好?

雖然心急如焚,以董和、鄭度和費觀的益州老臣還是讓人把劉焉、劉璋父子抬到後堂歇息,又在父子身邊守侯,可到深夜,劉焉與劉璋還是昏迷未醒,可告急的文書卻一封接一封的送來,先是劉瑁與張鬆獻關投降的消息;然後是那股突然出現的董卓軍經過休整,已經又從涪城出,正在逼近綿竹;接緊著是益州東南重鎮永安守將霍峻的緊急報告,報告荊州劉表有異常的軍隊調動,懷疑劉表可能會趁火打劫,要求往永安增派兵力,以防萬一。

看完奏報,費觀等人欲哭無淚,心我們剩下這點人,能不能守住成都還是一回事,上那給你找增援兵力去?正在此時,鄭度忽然叫道:“各位大人,張太守那裏去了?”眾人仔細一看,果然,張鬆之兄廣漢太守張肅不見了蹤影。

“張肅狗賊!”董和大怒罵道:“其弟貪生怕死,獻關投降,他也臨陣逃脫,定是去向董賊投降去了!”董和帶頭一罵,益州文武眾人一起大罵,都將怒火泄到張氏兄弟頭上去。

“諸君且慢。”費觀勸住眾人,擺手道:“張鬆確實叛變主公,但張肅那人我知道,他對主公忠心耿耿,不是那種臨陣脫逃的人。”費觀話音未落,屋外便有人大喊,“不好了,張太守投水自殺了!”眾人大驚,慌忙搶出屋去,但為時已晚,仆人撈上來的張肅,已經變成一具冰涼的屍體。

“垤伯兄,我對不起你啊。”董和撲在張肅屍體上大哭,“我誤會你了,你是真正的忠臣啊。”董和哭得死去活來,眾人無不垂淚,都佩服張肅的忠義,同時想到自己們將要麵臨的下場,哭得更是傷心。

鄭度陪著眾人啼哭一番,見眾人都垂頭喪氣,心知他們都已經絕望,便鼓氣道:“諸君不可再傷感了,眼下主公與公子都昏迷未醒,而戰事迫在眉睫,我們不能再做婦人啼哭,應該象張太守那樣,忠心為主,永不背叛。”

“那我們該怎麼辦?”董和垂淚道:“益州大軍主力全軍覆沒,僅存的又遠在遝中,就算臨時武裝百姓,也那是久經沙場的董賊大軍對手?”眾人也都是這疑問,幾乎都對能夠檔住董卓不抱信心。

“我有一計,或許可破董賊。”鄭度沉聲道:“就看諸君敢不敢用。”

“先生有何妙計?”費觀趕緊問道,費觀是劉璋的妻舅,別人投降或許可以保住性命與榮華富貴,而他費觀就徹底沒希望了。

“董賊南下,糧草後援皆從長安補給,遠來道路不便,轉運困難。”鄭度侃侃而談道:“而益州的巴郡、廣漢和蜀郡三地,再加上犍為共有人口兩百五十多萬,每將要消耗的糧草不可計數,是董卓軍絕對供應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