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天譴曹操(1)(1 / 3)

漢初平三年六月初七,也就是康鵬與賈詡等人密議後的第三,康鵬留李儒、司馬朗和趙雲等人守衛長安,與賈詡、法正、馬和龐德等文武,率領六千西涼鐵騎,帶著大批物資浩浩蕩蕩離開長安,前往兩年前被逼撤出的洛陽,去‘朝見’大漢獻帝。與當日狼狽撤離洛陽時不同,康鵬這次是故意擺出香車駿馬,錦衣玉食,風風光光的返回洛陽的。

因為這次不是去上戰場,所以這次與康鵬同行的還有病中的伏玉、大喬和甄宓之母,伏玉的病情全因思念父母過度而致,又因為勸蔡文姬不要賭氣回洛陽而被閨中好友蔡文姬怒罵,急火攻心之下吐血昏倒,康鵬又公務繁忙無法分心照顧她,多虧了有神醫華佗在長安,又得大喬悉心照料開導,否則伏玉的病情可真就要危險了。不過當伏玉聽康鵬要帶她回洛陽時,病頓時好了大半,而大喬借口要照顧她堅持著跟來,也被康鵬默許。

而根據康鵬得到的消息,負氣出走的蔡文姬一行已經到達華陰,遇上緩慢推進的呂布、張繡部隊,康鵬也不急於追趕,隻是飛鴿傳書呂布,讓他帶軍親自保護蔡文姬一行以回家探親為名先行前往洛陽,一路大張旗鼓,鑼鼓開道,務必要讓中原諸侯知道自己知道重返洛陽了。

不是康鵬不關心蔡文姬,而是他太清楚蔡文姬的脾氣,現在趕上去,她也許真能在自己麵前橫刀自刎,不如讓她先回已經破落的洛陽吃點苦頭,磨磨她的傲氣,何況患病的伏玉還躺在車中,康鵬不敢讓她太過顛簸。但康鵬半點都不擔心蔡文姬會在生氣中做出什麼傻事來,早在三前,甄宓之母就悄悄告訴康鵬,是她故意讓甄宓與蔡文姬同行的,目的就是讓已經逐漸長大的甄宓在路上慢慢勸解蔡文姬,方便康鵬與蔡文姬和好。不過有一件事順便提醒一下,伏玉正在病中,大喬康鵬又死活不敢動,晚上住宿之時,與康鵬同床共枕的是不是那位三十出頭、看上去卻僅有二十左右、又正值狼虎之年、成熟得在滴蜜水的甄母就不知道了。唯一知道的是,早在長安之時,康鵬就在蔡文姬的眼皮子底下幾次趁黑摸到甄宓母女房間裏,也不知道是去幹什麼——或許隻是去看望這對孤苦伶仃的母女罷了,所以董府的人也不敢胡八道。

就在康鵬風光旖伲的向洛陽緩慢開進的時候,曹操軍卻在麵臨他們獨霸兗州後最大的麻煩,開始是陳留城門旁出現一張告示,那告示十分古怪,非紙非綢,薄而透亮,水浸不濕,揉而不爛,上麵的字色作灰藍,也是半透明的,仿佛一個材質。如果有一個現代人看到那告示肯定會嗤笑——這不就是把汽車的太陽膜剪成字,粘在塑料布上,有什麼希奇?

告示上隻有十六個字:‘曹操不仁,妄奪祥瑞;將懲之,兗人避!’雖然告示出現的當正巧是陳留集市之日,看到告示的兗州人很多,但告示字意含糊,詞語不詳,不知道什麼意思,除了紙質獨特外,也本不應該引起多大轟動,貼了幾個時辰後被聞信趕來的曹操軍士兵撕去了事。但自從那起後,兗州就怪事不斷,田間先後挖出兩個石人,石人身上也刻有那十六個字;然後是幾名兗州漁人在黃河岸邊撿到幾條大魚,這本是平常之事,但那幾名自認運氣好的兗州漁人很快就笑不出來了,他們把魚賣出去不到半個時辰,一隊如狼似虎的曹操軍士兵就把他們提溜到軍營,用皮鞭追問那些魚的來曆——那幾條魚的肚子裏都現白絹,白絹上也寫有那十六個大字。繼而是陳留民間出現一些童謠,古裏古怪的,不知什麼意思,其中一段是這麼念的:‘一曲日,背意;千斤糧,不芽;雷降,兗人亂;提品木,不得生。’孩子唱著好玩,不知道什麼意思。但兗州有見識的士子學子卻大概聞到什麼味道,拖關係,走後門,四處打聽曹操從王匡手裏搶到的神種生長情況,而神種生長情況乃是曹操軍機密,他們當然打聽不到,但更增加了他們的疑心。於是乎在短短幾之內,曹操要遭譴的消息以越商旅信使的度迅傳播到兗州全境,在兗州民間引起極大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