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沸水中的鹿(1 / 2)

康鵬帶軍返回雍州老家,僅僅一個月時間,董卓軍全軍臥薪嚐膽之下,長安的展逐漸步入軌道,軍政民政情況都開始好轉,康鵬與當地士族矛盾也趨於緩和。

與之相反的是,董卓軍剛剛撤出的洛陽情況卻每況愈下,甚至比不上十八路討董之前。原因很簡單,董卓軍在撤出洛陽的時候,將皇宮、國庫和府庫洗劫一空,黃金,珠寶,糧食,兵器,布匹,絲綢,隻要是搬得動的,董卓軍全部搬走,就象蝗蟲過境一般,現在的洛陽皇室,已經是一個光打著漢室正宗招牌的空架子,連官員的俸祿都給不起了。

接替董太師輔政的馬日鄲、董承等人無奈,隻得下令百官捐獻自家財物供朝廷救急,可洛陽的文武官員在董太師飆的那晚上死得差不多了,財產也被董卓軍士卒與災民‘借’走。李儒火線提拔上來的官員都沒幾個錢,還指望著朝廷的俸祿吃飯,那裏拿得出錢糧來?最後,馬日鄲、朱攜、董承、伏完和蔡邕幾個對漢室忠心耿耿的輔政大臣把自己的全部家產捐獻出來,勉強給朝廷官員了半月俸祿,維持皇宮開銷。而以袁隗為的幾個在動亂中幸存的前大臣卻裝聾作啞,半個銅板也不肯掏。

麻煩還在後麵,逃亡到各地的士族大家聽董閻王退出洛陽,大喜之下馬上趕回洛陽,一邊大罵董閻王把他們逼成這樣,一邊拿著祖上傳下來的地契向朝廷討要被董閻王沒收去屯田的土地。可董卓軍在撤離之時,李儒已經將那些土地賣與洛陽百姓,並且帶有蓋著朝廷大司農大印的地契,證明那些土地已經換了主人。一地兩主,兩邊僵持不下,多次上演暴力事件,官司直接打到朝廷上去,弄得幾個輔政大臣焦頭爛額,頭疼不已。

相比之下,其實這些還隻算事,洛陽最大的麻煩是它那龐大的人口,百萬人過冬需要的糧食是何等龐大的數目,可洛陽官倉現在空空如野,民間糧倉也所剩無幾。而北方主要產糧地兗州青州今年又逢大旱,自給尚且不足,那裏還有糧食運到洛陽?徐州相繼遙遠,雍、並兩州更無法指望,洛陽唯一的希望就是荊州了,但荊州劉表聞知董卓已經撤出洛陽,馬上命令已經行軍到宜陽附近的荊州軍返回南陽,生怕既背上洛陽這個負擔,又象董卓那樣被下群起而攻。現在的洛陽,鬥米價格已達五十貫之巨,而且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再到後來,洛陽城中黃花閨女的身體換不了兩燒餅,民間已經悄悄出現易子相食的事。

這的早朝上,群臣個個愁眉苦臉,看著馬日鄲手中那封劉表送來的奏章呆,就象死了親娘一樣。好半,馬日鄲才歎氣道:“虧他劉景升還是漢室宗親,竟然如此絕情,辜負國恩,辜負國恩啊。”

朱攜也搖頭道:“攜以前就過,劉景升把持荊州多年,早有不臣之心,向他要糧賑濟洛陽,無異於鏡花水月。”

袁隗卻冷笑道:“太仆所言何意?劉荊州不是了嗎?他願迎接子移駕,與百官遷都至襄陽,難道太仆大人沒有聽到?”

朱攜大怒,“袁隗,你又是何意?漢室皇陵宗廟具在洛陽,安可棄之?況且洛陽尚有百萬百姓,聖上與我等走了,洛陽百姓又如之奈何?子不與民同甘共苦,何以懾服下?”

“太仆大人得對。”董承也附和朱攜道:“劉表野心勃勃,聖上到了襄陽,難保劉表不象董卓一樣,架空子權力,把持朝政,甚至取而代之!”

袁隗不甘示弱,“二位大人不肯相信劉荊州,不願子遷都,難道二位大人也是存著把持朝政的心思?”三人唇槍舌劍,立即吵在一起。

伏完和蔡邕出來打圓場,伏完攔在中間,“三位大人息怒,大家一殿為臣,應該群策群力,與聖上共渡難關。”蔡邕也對袁隗道:“袁太傅息怒,遷都之事關乎國體,還是慎重為好。”

袁隗卻不領情,冷笑道:“蔡大人與伏大人當然得輕鬆,待到朝廷支撐不下去的時候,別的人無路可走,倆位大人可還有女婿可以投靠。”

袁隗這句話戳到了伏完和蔡邕的瘡疤,蔡邕還隻是臉上變色,伏完卻立即轉過身,“啪!”一記耳光扇在袁隗臉上,“袁隗,你是什麼意思?”

袁隗後退幾步,捂著臉惡毒的道:“伏大人打袁隗,袁隗不敢還手,誰叫袁隗無能,不能生出一個漂亮女兒,找一個有本事的老女婿!”完,袁隗轉身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