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痛定思痛(下)(1 / 3)

因為17k最近調整服務器,新章節可能會出現打不開的情況,請多試幾次即可,謝謝支持。

~~~~~~~~~~~~~~~~~~~~~~~~~~~~~~~~~~~~~~~~~~~~~~~~~~~~~~~~~~~~~~~~~~~~~~~~~~~~~~~~~~~~~~~~~~~~

雍並兩州原有百姓六十萬戶,人口三百四十餘萬人,加上康鵬從洛陽帶來的災民和窮苦百姓,還有董卓軍士兵,總人口已經接近四百五十萬,約占漢末人口的十分之一弱。而雍並兩州已經開的良田有八十餘萬畝,旱田近三百萬畝,還有更多的荒地沒有開墾,森林、礦產、河流、湖泊眾多,正是一個大展拳腳的好地方。

昨晚宴會之後,康鵬不顧遠來疲勞,親自將歡喜地的長安士族富商送出大門,又與眾謀士商量了一夜。剛蒙蒙亮,康鵬便起身來到長安府衙,布一連串震驚雍並的命令。

先,康鵬對手下官職做出調整,有降有升,撤減一些無用的官職,避免權力重疊,提高軍政效率。內政方麵,賈詡仍然擔任軍師,協助康鵬統領全軍,出謀劃策,決定軍事謀略,參謀軍政;陳宮任賈詡副手,董卓軍參軍,兼管武器生產開。李儒任雍州相,負責軍需後勤生產,掌管府庫及資源人力協調,低級官員任命,處理布一切政令;司馬郎任李儒副手,任主薄,兼管道路修建,百姓教育。魯肅任奉常,主管對外交際,商業開,與本地士族富商溝通。棗祗則主管屯田開荒,加封為屯田都尉,兼管畜牧養殖。就連文華侯華佗也被封為醫令,康鵬給他的命令是培養出一批合格的醫生來,以備將來之需。吳懿、吳班和李肅等人分別任州府之職,把守戰略要地。

軍事方麵,康鵬下令從災民中招募壯年男子參軍,調整軍隊年齡結構,三十五歲以上士兵全部退伍,放一些錢糧,又拔給五畝荒地開墾,三年免賦,從洛陽逃難而來的單身婦女很多,退伍士兵可以從中挑選配偶,但不許‘強搶’,康鵬嘴上不許強搶,可心知肚明這些西涼丘八大爺的脾氣,這些話不過是給百姓聽的而已,但康鵬沒想到的是,退伍的西涼軍退伍士兵根本不用強搶婦女,在這個寡婦改嫁平常的漢代,都是災民女子主動倒貼退伍士兵,以求一個安身之所,很多退伍士兵都娶上了兩三房老婆,是康鵬始料不及的。十八歲以下士兵回家,轉為預備役士兵,每月定期到軍隊參加訓練,戰爭時隨時可以參戰,無家可回的一律參加軍屯生產,農閑時間接受文化教育。

出乎康鵬賈詡等人的預料,董卓軍經過一段時間調整,軍隊數量不降反升,災民們看到董卓軍退伍後得到那麼多優待,土地錢糧老婆都有,那有不眼熱的,隻要是達到年齡要求的災民,都報名參加董卓軍,雍並兩州的窮苦百姓也有不少人報名參加。最搶手的是西涼鐵騎的位置,西涼鐵騎退伍兩萬,又清理了一批病馬老馬賣到民間,隻剩不到一萬的騎兵位置,卻有過十萬人競爭,讓董卓軍可以從容挑選合格騎兵。黑騎兵的競爭也很激烈,剩餘的全部踢到飛熊軍,去當步兵。

一個月後,董卓軍軍隊調整完畢,因為馬匹供應不足,追求精良的西涼鐵騎數量被削減,由十萬降為九萬,由呂布統率,趙雲、馬、張繡和牛輔擔任副手,六萬駐紮在長安,三萬駐紮在金城防守西北的威脅。黑騎兵擴為六萬,由徐榮率領,張遼、徐晃擔任副手,駐紮在潼關與青泥隘口,防禦洛陽與荊州方麵的威脅;康鵬本來想讓張遼擔任黑騎兵統帥的,可經不住賈詡和李儒的勸告,還是將對董老大忠心不二的徐榮官複原職,算是任人唯親了。飛熊軍擴充最多,數量已達二十五萬之巨,由李傕率領,魏延、郭汜、樊稠和張濟等人擔任副手,十萬駐紮在長安,其他分別駐紮在子午穀、五丈原和金城,康鵬本想讓魏延到騎兵中做事的,可他也不知是想什麼,堅決要求去子午穀帶步兵,是要為董太師訓練一支精銳的山地兵,康鵬也由他去。高順繼續帶領陷陣營,兼管長安治安;孫策則被康鵬踢去黃河邊招募少年水手,從開始訓練董卓軍第一批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