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與主流人群零距離(1)(2 / 3)

徐紅說:“不要因為自己的能力太小,就拒絕行善,因為很可能行一點點的小善,其實都是對別人困難的一個巨大幫助。勿以善小而不為,我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更多困難的人,哪怕是給貧困山區裏的孩子們送一件衣服,我都願意去做,因為這是我一貫遵循的做人原則。”

可見,當你能發現行善時,你就已經把握住了做人的根本之道;當你能讓別人獲得幸福時,這才是真正地愛護自己。

有些人不重視在點點滴滴的事情上隨時隨地與人為善,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行善對於別人來說的重要性。請一定重視小小的善行,內心常存善念。“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樣你就會時常修正自己的想法,時常省悟自己的做法。小小的善行如同階梯,擁有了它,你就會將自己的生命提升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小小的善行背後,有無限的深意。

詆毀前任東家是大忌

詆毀前任東家,這是職場中的一個大忌,所以你一定不要犯傻,不要大肆去抱怨或者詆毀前任東家。因為不管前任東家對你如何不好,他畢竟還是給過你工作機會和成長空間的。如果你過分地用牢騷和抱怨去詆毀前任東家,會讓明眼人清楚地看到,你缺少一種感恩與寬容的心。此外,你這樣的性格,也會讓你的新東家產生新的聯想,萬一你以後再找到新的工作後,你會不會同樣到處攻擊他,像這樣的員工,肯定是不會得到公司領導喜歡的,更別說得到公司主流人群的青睞。

王峰已經在廣東東莞工作八年了,在這八年中,他換了三次工作。談起自己的前任東家,他說自己有時還會與對方溝通一下。有空時,大家就約一下,或者吃飯,或者唱歌,或者聊一下各自的事業現狀,有時還會有一些合作。

王峰一直感激前任東家,當年在他剛剛來到廣東的時候,是他給了自己一個工作的平台,在那個平台上自己學會了一定的本領。所以,在新的單位工作,他很快就能夠打開局麵。王峰認為,如何與前任東家相處也是一門學問。自己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有人離開原單位後,心裏不滿,常常詆毀前任東家。其實,這是在職場中的一個大忌。

因為原來的老東家,單位裏也管著一大群人。麵對公司裏各種複雜的人與事,他也會有很多苦衷,而這些事,是不能對外人講的,因為各自的角度不同。所以員工,也很難理解老板,在公司內部,上司與員工之間的交流,不全是高手與高手之間過招。所以,很容易形成員工與老板之間誤會的鴻溝。

如果在員工離職之後,離職的員工與前任東家雙方之間,都知道對方是高手,那麼離職員工詆毀前任東家的事就不會發生,前任東家防範離職員工的成本,也會變得很低。這樣大家都可以受益。前任東家與離職的員工之間就不會有很多的積怨和矛盾。

王峰說,離職的員工自己也要有一點基本的認識,那就是不要把自己置身於弱者的地位,不要總怕自己受到傷害,不要總是防範意識太強,也不要在自己看不懂前任東家的意圖時,盲目地詆毀前任東家。如果離職的員工真這樣做了,那麼,相信新東家,在了解了這個員工的人品之後,誰都不會任用這樣的人。當一個員工分不清自己的理想與狂妄、自信與謊言、進取與虛榮時,他就迷失了自己。對於離職員工詆毀前任東家這件事,自己所能給出的合理建議就是,建議員工不要犯傻,而是要把自己的心用在做事上,這樣合則兩利,分也不至於兩損。隻有這樣,才能給自己留一個廣闊的天空。

從王峰的建議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事實,詆毀前任東家,這種做法在自己的職業生涯當中,充滿了風險。從職業發展的角度講,學會與前東家和諧相處,保持一種理智的心態,這樣做,有利於樹立自己的職業形象。

如果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在新的工作環境當中,詆毀前東家,那麼,別人就會處處防範你,你的新東家也會因此對你的評價大打折扣。所以,無論你的前任東家的表現有多麼差勁,那都是過去的事了,就把那一切都當成浮雲。你現在最應該關心的是未來的發展和前途,如何在新的環境中表現出你不俗的職業素質,在新的環境中遊刃有餘。

千萬不要讓別人防著你

有人說過:“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讓別人信任你,千萬不要讓別人防著你,這無疑就是你贏得成功的轉折點。所以,不管你多麼渴望自己獲得一個主流圈的認同,都不要在取得別人信任之前,做出錯誤的選擇。你要從實際出發,好好地沉澱自己,在你身邊的人身上學習別人的長處,因為人隻有厚積,才能薄發。

高光是一家公司的副總。有一天,他得知自己公司的競爭對手推出了一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高光為此坐立不安。他想,對方的技術怎麼可能超過自己呢?問題是他們最先進的技術還沒有發布,對方就把同類的信息發布出去了,消費者在不了解內情的情況下,當然是誰說得早,消費者就信任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