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善用人脈——有了人脈你得會用(2)(2 / 2)

到了第三天,也就是期限的最後一天,王凱旋決定要力挽狂瀾,他的結果一定要對得起“銷售骨幹”這個稱謂。於是,他改變了之前“行乞”的方法,決定“賣藝”。培訓師不是說他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嗎?

於是,他像其他賣藝人一樣在天橋或地下通道邊彈吉他邊唱歌,雖然自己彈吉他的技藝並不高,但是他盡力去談好唱好,雖然天氣炎熱,滿身是汗,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就連吃飯的時間也用上了。

這一天,他一個人就掙了三百多塊錢,可謂碩果累累。

誰都喜歡被戴高帽子,因為好聽的話,誰不願意聽呢?古代如此,現代也如此;別人如此,我們自己也如此。這就是孔子說的“巽與之言,能無悅乎?”人人概莫能外。

給他人戴高帽,實際上也就是鼓勵他人,暗示他們有某種能力或是具備某種優秀品德,然後,他們便會按著這種能力或品德要求自己,最終他們的行為會達到你所期望的目標。

“理直氣壯”的理由對方更容易接受

人是有理性的動物,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希望能給別人個說法。即使是個無賴之人,也不願讓人說自己無理取鬧,他們總會有自己的“歪理”;皇帝殺臣下、除異己,不管是對還是錯,也得給文武大臣個解釋,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在生活中,我們要求人辦事,也總要為自己找個借口。借口,其實就是給自己找理由,理由有很多,隻是有好有賴,有容易打動人的,有不容易打動人的。不管借口是高明還是低級,我們都要裝出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這樣或許更容易被對方接受。

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有一個印度人因為盜竊被當場抓住,不料,小偷兒竟然一點兒也沒有畏懼和恐慌,反而理直氣壯地說:“如果我拿了東西又逃走,那才算是偷,但我現在隻是拿到東西而已,大不了把東西還給你罷了。”說完就大搖大擺地走了。

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也暫且不論小偷的話是占理還是不占理,我們都可以看到印度小偷確實是個尋找借口的高手,在一般人看來,這個小偷本應該是理屈詞窮,人贓俱獲,還有什麼可以狡辯的,沒想到他還能理直氣壯,並說出一定的邏輯,這確實不簡單。

當然,這裏並不是鼓勵大家采取這樣的沒理找理的方式去拒絕承認錯誤或顛倒黑白,而是要強調,我們在有求於別人時一定要有理直氣壯的理由,而不能唯唯諾諾,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得到他的支持,盡管找人辦事總是要找一定理由的,但具體應該怎樣找理由就應該多下一番工夫了。以廣告人為例,他們可以說個個都是找借口的高手,當速溶咖啡在美國首度推出時,曾有這樣一段故事:

公司方麵本來預測這種咖啡的“簡單”“方便”會大受家庭主婦的歡迎。沒想到事與願違,其銷售並無驚人之處。姑且不論味道問題,大概是因為“偷工減料”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為在美國,當時咖啡一直都是必須在家裏從磨豆子開始做起的飲料,隻要注入熱水就能衝出一大杯咖啡來,怎麼看都讓人覺得這樣做似乎太過“便宜自己”了,別人會說三道四,認為自己是個懶人、喜歡享樂的人。所以,廠商便從“簡單”“方便”的正麵直接宣傳,改為強調“可以有效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的廣告戰略——“請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在丈夫和孩子的身上。”

這種改變自身形象的說法,避免了身為使用者的主婦們所謂“對省事的東西趨之若鶩”的內疚感,因為“我使用速成食品,一點兒也不是為了自己享樂,而是為了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到家人身上。”此後,銷售量年年急速上升。

人就是這樣,辦事喜歡講究名正言順,你給他一個名,他是很樂於做些自我欺騙、掩耳盜鈴的事的,尤其是事情對自己有利的時候。生活中,你會發現,嗜酒者從不主動要求喝酒,卻以“我陪你喝”或者“我奉陪到底”,“舍命陪君子”這類借口來達到心願。

所以,如果你想說服別人支持你,達到你的目的,就一定要擅長在求人辦事前先替對方準備好借口,這樣對方就不會再推辭。比如,送禮給人時,先要說:“你對我太照顧了,不知如何感激,這是我一點小意思,請您接受。”有了借口,對方就減少了內疚意識,定會欣然接受禮物。總之,在求人辦事時,要先在理由上做足文章,找個順理成章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