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表現也要掌握分寸
自我表現有積極與消極之分。兩者的界限就在於自我表現的動機和分寸的把握。如果一個人單純為了顯示自己,壓倒別人,爭個人的風頭,甚至做小動作,貶低別人,突出自己,這種表現就失之於狹隘自私,容易令人生厭,使自己成為眾矢之的,那就沒有什麼積極意義可言了。
張揚是某地區人事局調配科的一位相當有人緣的幹部。但是在他剛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裏,幾乎在同事中連一個朋友都沒有。當時他正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很滿意,每天都使勁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炫耀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請求幫忙,哪個幾乎記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給他送了禮等“得意事”。但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還極不高興,後來還是當了多年領導的老父親一語點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症結到底在哪裏。
原來,他太以自我為中心了,無論與誰講話,都不忘了“表現”一下自己的出色,特不知,他已經從正常的自我表現上升到炫耀了。這種暴露性的自我標榜,讓身邊許多人產生了排斥感和不快情緒。
在人際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性評價,都在不自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他的談話對手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在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那種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
自我表現最重要的守則便是掌握分寸,不要動不動就孔雀開屏,張揚自我,那很容易激發別人羨慕和嫉妒的心態,不知不覺為自己樹立了敵人。
有很多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常常既“表現”了自己,又未露聲色,他們與別人進行交談時多用“我們”而很少用“我”,因為後者給人以距離感,而前者則使人覺得較親切。要知道“我們”代表著“他也參加的意味”,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參與感”,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意見相異的人劃為同一立場,並按照自己的意向影響他人。
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從來杜絕說話帶“嗯”“哦”“啊”等停頓的習慣,這些語贅可能被看做是不願開誠布公,也可能讓人覺得是一種敷衍、傲慢的官僚習氣,從而令人反感。
我們提倡適度的自我表現,就是要表現得自然。矯揉造作、見風使舵、媚上欺下地偽裝自己,會讓人討厭,反而讓你失去最美好的東西。要表現自己的重要性,就要自然地、大度、從從容容地表現自己,自然會更好地展現你的本性,恢複你原來的魅力,矯揉造作、曲意奉承、見風使舵、媚上欺下是一種痛苦,也會讓你大失風采。我們要做一個現實的自己,做一個自然的自己,消除不健康的心理,盡情自然地表現自己,才會更加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尊重。
適當的感情投資比金錢更能征服人心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無論在商場上還是職場上,有時候金錢、權力、才能……的價值往往還不如一張“明信片”,奧妙就在這張“明信片”是聯係人們彼此最珍貴的心靈“支票”,是用“心”生產製造的,是用“感情”培育滋養的,這就是我們說的“先談朋友,再做生意”的道理,因為人人都有愛的需要,感情投資正是通過滿足別人人性的需要、感情的饑渴而進行投資。它正迎合了人內心的渴盼,也就成了一種最有效的投資。
日本麥當勞社社長藤田田著有一本暢銷書《我是最會賺錢的人物》。他將他的所有投資回報率進行分類研究,發現感情投資在所有投資中花費最少,回報率最高。
藤田田非常善於感情投資。他每年支付巨資給醫院,作為保留病床的基金。當職工或家屬生病、發生意外,可立刻住院接受治療。即使在星期天有了急病,也能馬上送入指定的醫院,避免在多次轉院途中因來不及施救而喪命。有人曾問藤田田,如果他的員工幾年不生病,那這筆錢豈不是白花了?藤田田回答:“隻要能讓職工安心工作,對麥當勞來說就不吃虧。”
藤田田還有一項創舉,就是把從業人員的生日定為個人的公休日。讓每位職工在自己生日當天和家人一同慶祝。對麥當勞的從業人員來說,生日是自己的喜慶日,也是休息的日子。在生日當天,該名從業人員和家人盡情歡度美好的一天,養足了精神,第二天又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當中。
藤田田的信條是:為職工多花一點錢進行感情投資,絕對值得。感情投資花費不多,但換來員工的積極性所產生的巨大創造力,是任何一項投資都無法比擬的。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無論一個人外表多麼強硬,在內心深處都一定有情感的需要,都希望能從別人那裏得到關懷、體貼和重視。物質滿足替代不了人的情感需要,甚至有時候,情感需要比物質需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