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笑對挫折:不要輕易被困境打倒(2 / 3)

住持撚須一笑:“你昨天是否在這條路上走過?”鑒真說:“當然。”

住持問:“你能找到自己的腳印嗎?”

鑒真十分不解地說:“昨天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腳印?”

住持又笑笑說:“今天我倆在這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你的腳印嗎?”

鑒真說:“當然能了。”

住持聽了,微笑著拍拍鑒真的肩說:“泥濘的路才能留下腳印,世上芸芸眾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無為的人,不經風不沐雨,沒有起也沒有伏,就像一雙腳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腳步抬起,什麼也沒有留下。而那些經風沐雨的人,他們在苦難中跋涉不停,就像一雙腳行走在泥濘裏,他們走遠了,但腳印卻印證著他們行走的價值。”

鑒真慚愧地低下了頭。

隻有經風沐雨,走在泥濘的路上,才能留下你的腳印;也隻有經曆生活的苦難,奮鬥不止,才可能做出成績,為後世留下功勳。不要害怕風雨,那正是為你提供成功的契機。

2500個“請。”

三年前,四十來歲的米·喬伊遭遇公司裁員,失去了工作,從此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他一人外出打零工掙錢維持,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有時一天連一頓飽飯也吃不上。

為了找到工作,米·喬伊一邊外出打工,一邊到處求職,但所到之處都以其年齡大或者單位沒有空缺為借口將其拒之門外。然而,米·喬伊並不因此而灰心,他看中了離家不遠的一家建築公司,於是便給公司老板寄去第一封求職信。信中他並沒有將自己吹噓得如何能幹、如何有才,也沒有提出自己的要求,隻簡單地寫了這樣一句話:“請給我一份工作。”

當底特律建築公司老板麥·約翰收到這封求職信後,讓手下人回信告訴米·喬伊“公司沒有空缺”。但米·喬伊仍不死心,又給公司老板寫了第二封求職信。這次他還是沒有吹噓自己,隻是在第一封信的基礎上多加了一個“請”字:“請請給我一份工作。”此後,米·喬伊一天給公司寫兩封求職信,每封信都不談自己的具體情況,隻是在信的開頭比前一封信多加一個“請”字。

3年間,米·喬伊一共寫了2500封信,即在2500個“請”字後是“給我一份工作”。見到第2500封求職信時,公司老板麥·約翰再也沉不住氣了,親筆給他回信:“請即刻來公司麵試。”麵試時,麥·約翰告訴米·喬伊,公司裏最適合他的工作是處理郵件,因為他“最有寫信的耐心”。

當地電視台的一位記者獲知此事後,專程登門對米·喬伊進行采訪,問他為什麼每封信都隻比上一封信多增加一個“請”字,米·喬伊平靜地回答:“這很正常,因為我沒有打字機,隻想讓他們知道這些信沒有一封是複製的。”當這位記者問約翰為什麼最後錄用米·喬伊時,約翰不無幽默地說:“當你看到一封信上有2500個‘請’字時,你能不受感動嗎?”

求佛需要耐心,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心。付出耐心,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盡管有時候它非常容易。如果你不想成為懶惰者和平庸者,不願隨波逐流,在認定了一個目標之後,請你堅持到底,耐心就是勝利。

長成一顆珍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養蚌的人,他想培養一顆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他去海邊沙灘上挑選沙粒,並且問那些沙粒,願不願意變成珍珠。那些沙粒一顆一顆都搖頭說不願意。養蚌人從清晨問到黃昏,他都快要絕望了。

就在這時,有一顆沙粒答應了他的請求。旁邊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顆沙粒,說它太傻,去蚌殼裏住,遠離親人朋友,見不到陽光、雨露、明月、清風,甚至還缺少空氣,隻能與黑暗、潮濕、孤寂為伍。

可那顆沙粒還是無怨無悔地隨著養蚌人去了。鬥轉星移,幾年過去了,那顆沙粒已長成了一顆晶瑩剔透、價值連城的珍珠,而曾經嘲笑它傻的那些夥伴們,卻依然隻是一堆沙粒。

如果說世上有“點石成金”的方法,那就是“艱難困苦”了。這是人生的至寶!你忍耐著、堅持著,當走過黑暗與苦難的長長隧道之後,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覺中,已長成了一顆珍珠。

盲童的執著

夏季的一個傍晚,天色很好。

海澄大師到寺外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見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婦女。那孩子正用一隻做得很粗糙的彈弓打一隻立在地上、離他有七八米遠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時把彈丸打偏很多,而且忽高忽低。海澄大師便站在他身後不遠處,看他打那瓶子,因為他還從沒有見過打彈弓這麼差的孩子。

那位婦女坐在草地上,從地上撿起一顆顆石子,輕輕遞到孩子手中,安詳地微笑著。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裏,打出去,然後再接過一顆。

從那婦女的眼神中可以猜出,她是那孩子的母親。

那孩子很認真,屏住氣,瞄很久,才打出一彈。但海澄大師站在旁邊都可以看出,他這一彈一定打不中,可是他還在不停地打。

海澄大師走上前去,對那母親說:

“讓我教他怎樣打好嗎?”

男孩停住了,但還是看著瓶子的方向。

他母親對海澄大師笑了一笑:“謝謝師父,不用了!”

她頓了一下,望著那孩子,輕輕地說:“他看不見。”

海澄大師怔住了。半晌,海澄大師喃喃地說:“噢……施主,對不起!但他為什麼要這麼玩?”

“別的孩子都這麼玩。”

“呃……”海澄大師說,“可是他……怎麼能打中呢?”

“我告訴他,總會打中的。”母親平靜地說,“關鍵是他做了沒有。”

海澄大師沉默了。

過了很久,那男孩的頻率逐漸慢了下來,他已經累了。

他母親並沒有說什麼,還是很安詳地撿著石子兒,微笑著,隻是遞的節奏也慢了下來。

海澄大師慢慢發現,這孩子打得很有規律。他打一彈,向一邊移一點,打一彈,再轉點,然後再慢慢移回來。

他隻知道大致方向啊!

過了很久,夜幕降臨,海澄大師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輪廓了,便轉身向寺廟的方向走去。

走出不遠,海澄大師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聲清脆的瓶子的碎裂聲。

在恒心和愛的支持下,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不能逾越的障礙。

追隨你的心靈

劍橋郡的世界第一位女性打擊樂獨奏家伊芙琳·格蘭妮說:“從一開始我就決定:一定不要讓其他人的觀點阻擋我要成為一名音樂家的熱情。”

她成長在蘇格蘭東北部的一個農場,從8歲時她就開始學習鋼琴。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音樂的熱情與日俱增。但不幸的是,她的聽力卻在漸漸地下降,醫生們斷定這是由於難以康複的神經損傷造成的,而且斷定到12歲,她將徹底耳聾。可是,她對音樂的熱愛卻從未停止過。

她的目標是成為打擊樂獨奏家,雖然當時並沒有這麼一類音樂家。為了演奏,她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聆聽”其他人演奏的音樂。她穿著長襪演奏,這樣她就能通過她的身體和想象感覺到每個音符的震動,她幾乎是用她所有的感官來感受她的整個聲音世界。

她決心成為一名音樂家,於是她向倫敦著名的皇家音樂學院提出了申請。

因為以前從來沒有聾學生提出過申請,所以一些老師反對接收她入學。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師,她順利地入了學,並在畢業時榮獲了學院的最高榮譽獎。

從那以後,她就致力於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專職的打擊樂獨奏家,並且為打擊樂獨奏譜寫和改編了很多樂曲,因為那時幾乎沒有專為打擊樂而譜寫的樂譜。

至今,她作為獨奏家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因為她很早就下了決心,不能僅僅由於醫生診斷她會完全變聾而放棄追求,因為醫生的診斷並不意味著她的熱情和信心也會“變聾”。

學會選擇,不要讓他人的論斷束縛了自己前進的步伐。追隨你的熱情,追隨你的心靈,它們將帶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丟掉悲觀情緒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大多數時候都在麵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曆:

1816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

1818年,母親去世。

1831年,經商失敗。

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

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

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16年,才把債還清。

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

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未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6個月。

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

1840年,爭取成為國會候選人——失敗了!

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

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

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

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

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張。

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再度落敗。

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麵對不幸,麵對潦倒,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應該是放棄悲觀情緒擇一個長遠目標不斷捕捉生存智慧,承受苦難,直麵打擊,最終站在成功的高台上俯視天下!

不要偏離軌道

有一天,上班時間,有一位氣質極好、一看就屬白領階層的青年女子來找一位同事。正巧同事不在,她留下了姓名。等同事回來,同屋的人把情況作了通報,還意猶未盡地說了一通“不去當演員,可惜了”之類的惋惜話。同事笑道:“你怎麼知道她沒有去當演員?事實上她不僅做過演員,而且還曾與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失之交臂過呢。”說著他報出了那個角色。同屋的人的心裏猛然一震:那可是個令一名當年原本無名的女演員一夜之間紅得發紫的角色啊!

而她是怎樣錯過的呢?當時,慧眼識珠的導演挑女主角,挑來挑去,最後隻剩下兩位候選人:她與日後走紅的那位。論外形和氣質,非她莫屬。然而她臉上幾顆隱瞞不了的青春痘造成了導演的猶豫。導演雖然有些猶豫,但還是偏向她的,不巧這時外界又傳出了她與導演有染的流言。一貫無瑕的她一賭氣,退出競爭,旋即又辭職,匆匆地打道回府了。

10年來,她遠離機會頻頻、可以盡展才華的演藝界,成了一名普通的白領。偏離了自己真正的軌道,從事著自己並不真心喜歡的職業,其中鬱積的遺憾和委屈又豈是一口氣能賭掉的?況且,她的婚姻也因之而並不幸福。

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個人提著網去打魚,不巧這時下起了大雨,他一賭氣將網撕破了。網撕破了還不夠,又因氣惱一頭栽進了池塘,再也沒有爬上來。小時候,想世上哪有這樣的傻子,這一定是個哄人的故事。現在想起來,這個故事還是很有意義的。

下雨不能打魚,等天晴就是了。

不要讓一場雨下進靈魂裏,不要讓一口氣久久不蒸發,從而輸掉青春、愛情、可能的輝煌和一伸手就能摘到的幸福。

真正的男人

國外一個城市公開招聘市長助理,要求必須是男人。當然,這裏所說的男人指的是精神上的男人,每一個應考的人都理解。

經過了多番文化和綜合素質的角逐,有一部分人獲得了參加最後一項特殊的考試的權利,這也是最關鍵的一項。那天,他們雲集在市府大院裏,輪流去一個辦公室應考,這最後一關的考官就是市長本人。

第一個男人進來,隻見他一頭金發熠熠閃光,天庭飽滿,高大魁梧,儀表堂堂。市長帶他來到一個特建的房間,房間的地板上撒滿了碎玻璃,尖銳鋒利,望之令人心驚膽寒。市長以萬分威嚴的口氣說:“脫下你的鞋子!將裏麵桌子上的一份登記表取出來,填好交給我!”男人毫不猶豫地將鞋子脫掉,踩著尖銳的碎玻璃取出登記表填好交給了市長。他強忍著鑽心的痛,依然鎮定自若,表情泰然,靜靜地望著市長。市長指著一個大廳淡淡地說:“你可以去那裏等候了。”男人非常激動。

市長帶著第二個男人來到另一間特建的屋子,屋子的門緊緊地關閉著。市長冷冷地說:“裏邊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張登記表,你進去將表取出來填好交給我!”男人推門,門是鎖著的。“用腦袋把門撞開!”市長命令道。男人不由分說,低頭便撞,一下、兩下、三下……頭破血流,門終於開了。他取出表認真地填好交給市長,市長說:“你可以去大廳等候了。”男人非常高興。

就這樣,一個接一個,那些身強體壯的男人都用自己的意誌和勇氣證明了自己。市長表情有些沉重。他帶最後一個男人來到一個房間,市長指著站在房間裏的一個瘦弱的老人對男人說:“他手裏有一張登記表,去把它拿過來填好交給我!不過他不會輕易給你的,你必須用你的鐵拳將他打倒……”男人嚴肅的目光射向市長:“為什麼?”“不為什麼,這是命令!”“你簡直是個瘋子,我憑什麼打人家?何況他是弱小的老人!”

男人氣憤地轉身就走,被市長叫住了。市長將這些應考的人都召集在一起,告訴他們隻有最後一個男人考中了。

那些傷筋動骨的人都捂著自己的傷口審視著被宣布考中的人,當發現他身上的確一點傷也沒有時,都驚愕地張大了嘴巴,非常不服氣。

市長說:“你們都不是真正的男人。”

“為什麼?”他們異口同聲地問。

市長語重心長地說:“真正的男人懂得反抗,是敢於為正義和真理獻身的人,他不會選擇唯命是從,做出沒有道理的犧牲的。”

做一個真正的男人難嗎?不難。隻要你懂得選擇人生的尊嚴與操守,自尊、自信、正直,放棄那些迎合別人的無謂犧牲,那麼你就會擁有別人最真誠的敬意。

擁抱自由

在美國,有一個黑人青年,他在一個環境很差的貧民窟裏長大。他的童年缺乏教育和指導,跟別的壞孩子學會了逃學、破壞財物和吸毒。他剛滿12歲就因搶劫一家商店被逮捕;15歲時因為企圖撬開辦公室裏的保險箱,再次被逮捕;後來,又因為參與對鄰近的一家酒吧的武裝打劫,他作為成年犯第三次被送入監獄。

一天,監獄裏一個年老的無期徒刑犯看到他在打壘球,便對他說:“你是有能力的,你有機會做些你自己的事,不要自暴自棄。”

年輕人反複思索老囚犯的這番話,做出了決定:雖然他還在監獄裏,但他突然意識到他具有一個囚犯能擁有的最大自由:他能夠選擇出獄之後幹什麼;他能夠選擇不再成為惡棍;他能夠選擇重新做人——當一個壘球手。

5年後,這個年輕人成了壘球隊的隊員。壘球隊當時的領隊在友誼比賽時訪問過監獄,由於他的努力使年輕人假釋出獄。不到一年,年輕人就成了壘球隊的主力隊員。

這個年輕人盡管曾陷於生活的最低穀,盡管曾是被關進監獄的囚犯,然而,他認識到了真正的自由,這種自由是我們人人都有的,它存在於自由選擇的絕對權利之中,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這種權利。

雖然你失敗了,但你擁有自由,擁有選擇的自由,這已經是失敗給你的最大恩賜了。

自由是一個人充分全麵發展的根本條件。你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道路,就決定了你享有什麼樣的人生。

麻煩人生

《百味人生》中講過這樣一個人的經曆:20歲那年,我任職的公司突然倒閉,我失業了。經理對我說:“你真幸運。”“幸運?”我大叫,“我浪費了兩年的光陰,還有16000元的薪水沒有拿到。”

“真的,你很幸運。”經理繼續說,“凡在早年受挫的人都是很幸運的,可以學到鼓起勇氣從頭做起。運氣一直很好,到了四五十歲災禍臨頭的人才是可憐的,這樣的人沒學過如何重新做起,這時候來學,年紀已太大了。”

35歲時,一位商業顧問對我說:“不要因為事情的麻煩而抱怨。你的收入多就是因為工作麻煩。一般人不需要負什麼責任,沒什麼麻煩,報酬也少。隻有困難的工作,才有豐厚的報酬。”

40歲時,一位哲學家告訴我:“再過5年,你就會有重大發現,那就是,麻煩不是偶然出現的,麻煩就是人生。”

如今我50歲了,回想起這三位朋友的啟示,真是至理名言。

麻煩就是人生,雖然它不包括人生的全部,但確實給我們以驚醒,告訴我們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麻煩很多,因我們付出得多,所以獲得的也會很多。

作家的悲劇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獲諾貝爾獎之後,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間,包括電視廣告商人等拉著去做這做那。文人難免天真,不擅應酬,又心慈麵薄,不會推托;做事也過於認真,不懂敷衍;於是陷入忙亂的俗事重圍,不知如何解脫,終於自殺,了此一生。據報道,川端臨終前,曾為籌措筆經費而心力交瘁。情緒十分低落,可能是促使他厭世自殺的原因之一,這當不是妄測之詞。

固然,對一位作家來說,能獲得諾貝爾獎,這口井已經算是鑿得夠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煩倦不堪的瑣事,而能依然寧靜度日,以他豐富晶瑩的智慧,或可有更具哲理的創作留傳於世。

《湖濱散記》的作者梭羅,為了要寫一本書,而去森林中度過兩年隱士生活。自己種豆和玉蜀黍為食,擺脫了一切剝奪他時間的瑣事俗務,專心致誌,去體驗林間湖上的景色和他心靈所產生的共鳴。從中發現許多道理,而完成了這本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