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G——又一個理想主義者之死(2 / 3)

設身處地的說,如果把華夏民族放到那個小島上去繁衍,最後的選擇也隻能跟現在的日本一樣……

因此,華夏與日本的關係隻有兩個字可以形容——天敵。

同情或者姑息他們,最終導致的必然是我們自己的毀滅。

所以,完全沒必要遮遮掩掩的說,因為他們侵略過我們,我們才要報仇。

後金打明朝,日本侵華,兩者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都是外族入侵。並不因為滿族後來成了56個兄弟之一就能將滿清入關定義為“兄弟鬩牆”。“兄弟鬩牆”這話無論崇禎還是皇太極都不會相信……甚至從殘忍程度和人口減少的比例來看……

咳。其實總結來說就是——

中華和日本,這兩個種族的命運,生來就注定了,兩個隻能活一個!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哪怕兩者之間沒有任何仇恨也已經是如此,再加上那段曆史就更是雪上加霜……

——————

世界統一之後,根據邦聯政府“在世不稱神”的宗教法,‘天皇’這種奇特的生物也很識相地正式消失——否則就會被視為“邪教”而鎮壓。

(‘在世不稱神’廣義上也就是說,活著的人不應享有他人的信仰,你拜祖先拜佛祖都沒關係,但是拜***就不對了。)

邦聯政府的統治方式基本上是按照從前的美國模式,各原有地區和國家稱‘州’,各州可以自己立法,但不得與邦聯憲法衝突。

更關鍵的是,邦聯政府掌握了這個行星上所有的軍隊。而日本以前的一切空中樓閣都是基於軍事的基礎之上……

於是,除了極少數‘極右翼分子’徹底淪為恐怖主義之外,日本的年輕一代出現了整體性的思想迷失。因為他們從出生就一磚一瓦構建起的整個價值觀,一下子轟塌了。

什麼大和民族的振興,什麼效忠天皇,什麼武士道精神,全都煙消雲散……於是,失去信仰的人們紛紛走向不同的極端,美國史上赫赫有名的‘迷失的一代’的現象,在這個太平洋對岸的島弧上以更大的規模重演。

直接後果就是日本4島上的人口數量在10年中減少了2/3,當然其中因絕望而自殺的隻是少數,大多都是移民——無論如何,住在大陸上總比住在那個不知道哪天就突然沉下去的小島上有安全感多了……

————————

其實,因為地球統一、邦聯政府成立的影響,類似的迷失感幾乎在所有的國家都存在,隻是很少像日本表現得那麼極端罷了。

因為曾經的每個國家政權,都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美化自己的民族。

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美化可以帶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優越感,這是一個民族存在的基礎,如果少了這些東西,一個極度自卑而沒有任何自信的民族早就分崩離析了。

越是潛意識裏自卑的民族就越要變本加厲的拚命鼓動國民的自信,這是生存需要。

當政權消失,國民得知真相時,必然需要對自己依附於原有認知的人生觀價值觀,作出心理上的重新定位或是修正。

在修正也就是尋找新方向的過程中,迷失在所難免。

在這一被稱為‘全球迷失大潮’的曆史性過程中,華夏民族的整體表現居然還算得上程度較輕的——相對於各國前政權對自身形象的扭曲程度來說……

這一結果令全世界的社會學家們瞠目結舌之餘又大為費解。

張老頭當時正值壯年,發表過一篇名為《經典的東方默契——智與愚》的文章,引起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