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夢的實用(3 / 3)

很多夢都跟現實有關

孩子要睡覺的時候,如果你以嚴厲的口吻責備他,孩子就會哭,然後嚇得哆嗦著睡著了。這樣,晚上孩子的夢中就會出現被鬼襲擊、看到怪物,或被惡夢魘住,本應該可愛的臉就會清楚地呈現出痛苦恐怖的表情。相反,如果給孩子講溫馨的故事,帶著滿滿的愛哄孩子入睡,孩子會夢見天使,或被帶到一個極樂的地方愉快地玩耍著。孩子就會睡得香甜,也會呈現出微笑的表情,這就是所謂的“孩子的睡顏”。像這樣做惡夢或美夢,對孩子來說(對大人來說也一樣),都是構成精神體驗的一個要素。當他們醒來,可能會忘記做過什麼夢,但卻會成為孩子的意識留存在某處,即成為所謂的潛意識,以某種形式留在記憶中。

我曾經有一次生病,體溫超過了四十度,夢中我就看到了可怕的怪物,醒來後覺得那個怪物還是不時浮現在眼前。我知道這是不合理的事,於是有點自責,這完全是因為發燒,自己在胡思亂想,我量了一下體溫,果然是高燒。我的內心靜下來,意識到發燒後不久,怪物的形狀就清晰地浮現在眼前。當時我一個人在病房,點上了床邊的燈,睜大眼睛看,以為自己看到了奇怪的東西,於是盯著空中看,那個影子還是若隱若現地殘留在眼前。當然,我自己也知道這是因為生病才會產生錯覺。雖說是生病,但不僅清楚地看到,還在夢裏夢到,醒了後這一現象都沒有消失,而是在持續。我這樣說,可能會惹得心理學家一笑,所謂的夢與所謂的現實聯係在一起,比起怪物,反而是所謂的現實更讓人害怕。

夢是人內心的一麵鏡子

如前所述,夢中的事情會延續到現實和眼前。同樣,我認為現實中的事情也能延續到夢中。所以,醒著的時候,總是想著高品格之事的人,做夢也不會夢到不雅、不太平的事。然而,稍不注意,懈怠了修養就會做惡夢,至少不會做美夢。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我不知道孔子是否是疏忽大意,但我覺得這句話值得思考。這句話裏包含了沒老的時候在夢中都能見到周公的意思。正如白居易詩中雲:“平生所厚者,昨夜夢見之。”如果平時想著高尚、善良的事,做夢也會夢見。如果真的如此,就能根據睡眠中所謂的夢魂,看出醒著時的真心在何處了。白天活動著的時候,幾乎是無意識地對什麼事最上心,也能從晚上的夢中得到解答。佐藤一齋的《言誌四錄》中有如下說法:“感是心的影子,夢是心的圖畫。”另有:“識人難又易,識己易又難。但該以夢識己,夢不能騙自己。”

事實確實如此。良木結甜果,意識上的善行與潛在的善智聯結在一起,潛在的善智與無意識的善夢結合在一起,這才是該有的順序。所以,夢其實可以稱為我們平時無意識的內心的一麵鏡子。如此想來,就可以把睡眠供修養之用。

努力就能達到高的境界

我前麵羅列的內容主要說的是夢,不是偶然現象,不是完全空虛的東西,不是病,不是愚蠢,而是作為人生的一部分值得回顧的東西,進一步來說,是供修養之資的東西。看到我這篇文章的人,一定有人驚訝於我思想的淺薄。

如果能超脫一般人而達到更高的境界,就會認識到不管是判斷夢的吉凶,還是談論夢見的事物,同樣都是虛妄之說,都是不存在的東西。正如我前麵所舉的例子,在人類還沒有進化成人的時代,即境遇不如現在的時候經曆的事,如果像做夢一樣經常反複,就如同“莊周夢蝶”。莊子在思想上達到更高境界後不久,回顧自己的經曆時說曾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欣然自得地在花叢中飛舞,突然間夢醒才發現所謂的蝴蝶原來是自己。所謂形而下的世界與形而上的世界,就是把現實當物與把夢當物的區別。我作為凡人的遺憾是用形而下的說法,把夢當物長篇大論。我並不是完全不明白形而上思想的存在,但如果像我想的那樣,努力把夢供修養之用,認真且永遠努力,必定會逐層進入更高的境界。

古人詩歌有雲:“世間是夢還是真?不知夢也不知真。”這首詩的意思,從我說的立場也能理解。如果修養再高一點,就可以吟誦王陽明下麵的詩句:

人間白日醒猶睡,老子山中睡卻醒。

醒睡兩非還兩是,溪雲漠漠水冷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