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靜待嘩——斯大林累垮羅斯福

1944年,法西斯德國敗局已定,美、蘇、英各國軍隊在多條戰線上取得重大戰果。為了研究如何處理戰後一係列遺留問題,特別是如何處理戰敗國德國,蘇、美、英三。國領袖決定再次舉行最高首腦會晤。

最高首腦會晤時間、地點和會議程序的選擇與確定,曆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身體狀況已嚴重不佳。因此羅斯福提出,會晤是不是可以訂在1945年春天,這時天氣已暖,他的身體可以吃得消。

老謀深算的斯大林早已了解到羅斯福的病情,他知道,一個疲憊不堪、精力不支的首腦在談判中是不會保持堅強的意誌和耐力的,是無法與一個體魄強健的對手較量的。在羅斯福這種身體狀態下,他很容易感到厭倦、焦躁、虛弱,從而輕易地向對手讓步。於是斯大林電告羅斯福:由於形勢發展急速,一係列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因此最高首腦會晤不能拖延,最遲應該在1945年的二月份內舉行。

無可奈何之下,羅斯福隻好同意這個日期。他又提出,因為健康原因他隻能坐船去開會,這樣旅途要花很長的時間,所以他希望會談地點不要選得太遠。另外,最好開會的地點和氣候能溫暖一些,對身體有利。

斯大林則拒絕去任何蘇聯控製以外的地方,而堅持會議必須在黑海地區舉行。並且具體提出在黑海邊上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小城鎮舉行。這樣,斯大林可以逸待勞,並可隨時與莫斯科保持聯係。

羅斯福再沒辦法討價還價,他隻好拖著病軀,硬著頭皮,前往冰天雪地的雅爾塔。當羅斯福經過十幾天艱辛跋涉到達雅爾塔的時候,人們發現這位總統麵色憔悴、幾乎精疲力竭。

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到達雅爾塔後,無休無止的會晤、談判開始了。日程安排得極為緊張,首腦會談多達20次。每次羅斯福都得參加。另外還有大量的宴會、酒會、晚會。這一切使羅斯福疲勞不堪。在談判中,羅斯福強自打起精神,與斯大林討價還價,但終因體力不支,注意力分散,爭辯不過斯大林,最後不得不草草結束會談,按蘇聯的意思簽訂了協議。

羅斯福回到美國後幾周,就逝世了。美國人強烈批評羅斯福與斯大林簽訂的《雅爾塔協定》,認為它對蘇聯做了大幅度的妥協,是對美國與西方利益的“背叛”。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說過,政治的較量到了最後就是身體的較量、意誌的較量。優秀的政治家善於充分利用和強化對手在身體上、意誌上的劣勢,懂得等待時機,擅長利用水道以靜待嘩的智謀,從而使自己在政治較量中較容易地擊敗對手。

以靜待嘩——織田信長隱忍待天機

日本古代著名將領織田信長看似魯莽,實則工於心計。在爭戰不已的諸雄麵前,他尤其善於保存實力,等待時機。

武田信玄在位時,勢單力薄的織田信長自知不是其對手,因而對信玄百般屈從,還常煞有介事地在信玄耳邊私語道:“我太欽慕你了,你真是古今無雙的大英雄”,並一再表示“請您多多指點我這個晚輩”,極盡奴顏卑膝、謅媚取寵之能事。一有機會,他還往信玄家送奇珍異品,並致力於建立雙方的姻親關係。

信玄去世後,其子勝賴嗜戰成癖,並攻下了織田信長的十八個城寨。信長遭此欺淩,仍然畏畏縮縮,不敢還擊。長筱之役,信長原本不擬參戰,隻是在家康最後通牒的要挾下,他才勉強答應聯手對付武田勝賴。

自然,織田信長絕非苟且偷安的平庸之輩。隻是因為時機未到,不敢輕舉妄動。他一麵整軍備戰,蓄力以待;一麵等待著武田軍隊的消減衰弱。長被會戰後七年,他看到時機來了,才首席出兵討伐勝賴,並一舉成功。

學習水的以靜待嘩之道,蓄力以待,相機而行,是弱者戰勝強者的一副良方。織田信長是善於運用以靜待嘩的高手,實力不及對手時,便隱忍等待,一旦條件具備,再開始發力。他以無比的忍耐力,捕捉敵我勢力消長之契機,終致成功。

【關鍵詞】以靜待嘩,以逸待勞,相機而行,隱忍,韜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