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夫,這樣的逃難人潮已經經曆了五六年了。自從劉表單騎平荊州之後,中原難民就不斷湧進來。後來巴蜀兩次內戰,四川人也有不少翻山越嶺東來的。
“單騎平荊州?”
“將軍是南……南方人,不知道這件事。話十年前孫堅殺了荊州刺史王睿,荊州境內群盜四起,百姓苦不堪言。”
“行了行了我不是來上曆史課的,你劉表的事情就好了。”
“朝廷封劉表為荊州刺史。劉荊州一介書生,匹馬下荊州,單騎入宜城,聯絡蒯蔡兩族,掃平荊州各路煙塵亂黨。”楊大夫顯然是劉表的粉絲,滔滔不絕地起來。“當時荊州共計十五路宗賊,三十一路強盜。你道是有哪十五路?”
楊大夫手舞足蹈地講古,蔡貓蔡狗兩個荊州人在一邊頻頻點頭,時不時還補充兩句,顯然楊大夫的大體不錯,而荊州本地人對劉表這個省委書記也是很崇拜的。
眼前的利益會蒙蔽人的眼睛,我自然不會就此相信劉表是個深藏不露、不遜於曹劉的豪傑,但有些事實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劉表沒有對抗過什麼真正的強者,但他這十年來保境安民,功勞不。這洶湧的難民潮一**地南下,他居然能照單全收,借貸農具牲畜,劃分田地,不出亂子。
我耳朵聽著三個劉表粉絲熱情地討論這位後世公認的三國廢柴,眼睛看著身邊一夥夥扶老攜幼的難民。跟我在淮河流域看到的那些鬼一樣的流民完全不同,這些人臉上洋溢著對南方的信心和期待,這顯然是因劉表才有的。
最古怪的是,從二蔡的法來看,這年頭別的軍閥的軍力或者有誇大,劉表帶甲十萬一定是輕輕鬆鬆的。曹操和周瑜每人不過幾萬兵,圍著皇帝打得熱熱鬧鬧,劉表手下戰力強過他們倆之和,卻在這裏睡大覺,養難民。既不像是野心家,也不像是大忠臣。
我忽然意識到,荊州可以是亂世間唯一的和平淨土。無論劉表會不會還像我的曆史那樣黯然收場,他畢竟都給許多平民帶來了一段安全和平的時光。這樣的劉表到底是婦人之仁呢,還是真正的大英雄?
正想著,前頭一隊旗幟鮮明的騎兵迎著我們走來,為的軍官客氣地問:“請問來的可是鎮南將軍?”
我還沒來得及考慮,楊大夫已經迎了上去:“這位便是鎮南將軍,我是諫議大夫楊韌。”
軍官立刻下馬行李:“聽孟將軍光臨,我家主公荊州牧、劉表率隊來迎,他人正在襄陽城北十裏處安排宴席,請大人隨我同去。”
“沒空沒空,我是來找諸葛亮的。”
蔡貓低聲:“老大,您在廬江人馬的糧草軍資,可都是人家給的。”
“我在廬江還有人馬?哦,對了。”想起甘寧和兀突骨正帶著我的餓死鬼兵團吃人家白食,我立刻換上親切的微笑,跳下馬拉住那軍官的手:“是劉表大人?!我剛才沒聽清楚,不,是我對他朝思暮想,聽近在眼前,激動得胡言亂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