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縱論朝局(上)(1 / 2)

\t世祖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五,南京城的天空上飄飄揚揚地落下雪花。在往常的年景裏,正月裏頭也不是沒有下過雪,但今年的雪似乎特別的大,鵝毛般飛舞的大雪下了整整三天,還沒有一絲停住的跡象。聽說城郊外的農村裏已經凍死了不少的牲畜,幸好南京府衙門組織得力,暫時在城裏還沒有聽說過凍死人的消息。

\t老一輩的人都說,事態反常即為妖,但真要讓他們說說妖在哪裏,他們又訥訥地說不出來,平白惹得年輕人一陣嘲笑。

\t朝庭裏的官員們聽到了市井裏的流言之後,往往會心地一笑。他們嘴上不說,心裏卻覺得這話在理得很。今年這清查官企資產的聖旨一下,整個官場都震動了。老天爺下場大雪表示表示意見,倒也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t一直到了臘月二十八,好不容易才做通了杜遠與卓非凡兩人思想工作的朝中大佬,還沒來得及鬆下一口氣,好好地過上幾天舒心的日子,一個從西蜀八百裏加急傳來的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又把他們的心揪得緊緊的。

\t世祖二十五年正月十七,金軍三萬鐵騎在前金名將完顏弘的帶領之下,殺出棧道。幸得邊關守將遊擊將軍吳國熊領著五千軍士拚死抵擋,在傷亡了五百餘人之後,大破金軍,斃傷俘敵八千餘人,將金軍又給壓了回去。

\t聽到這個消息,朝庭上下大小官員都覺得十分的詫異——金軍什麼時候有了這麼大的膽子,居然敢出蜀向他們挑釁了?

\t要知道在十餘年前,雖然前金曾經在西蜀大敗過明軍,雖然也曾引發起天下的震動,但綜合實力擺在那裏,前金政權在現在早已沒有與明朝爭奪天下的實力。所以這十餘年來,前金所能做的也隻能是閉門不出緊守關閘而已。反是明軍對著金軍頻頻挑釁,金軍卻不敢出關一步。

\t距離那場大敗仗已經過去了十餘年的時間。當初的慘烈景象早被人遺忘,這些年大明朝的國勢蒸蒸日上。天下人都認為大明朝才是中華的正統,而前金不過是一個屈居一隅苟延殘喘的地方政權而已。

\t曆年以來軍方為雪前恥,除在邊境不斷不規模地挑釁之外,也經常上書朝庭,要求征伐前金。

\t若不是世祖皇帝近些年為了打壓軍方勢力,將元老重臣統統調離軍隊,高高地將他們供了起來,這股要求要求與前金決戰、收複西蜀故地,為當初的失利血恥的聲浪還要來得更加的猛烈一些。

\t大明朝中的文武官員,一向都認為拿下西蜀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對於前金軍隊的戰鬥力也不太看得起。相比之下,他們覺得若是真打起來,西蜀複雜的地形給他們造成的麻煩恐怕還比金軍要大一些。

\t所以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朝庭上下先是驚詫,然後便都是非常的憤怒:

\t我們不去招惹你已經算是你命好了。哪知你不去求神拜佛,反倒來招惹起我們來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t不可以否認的是,大明朝的官員們在大事大非的問題上還是很有原則性的,大家夥在聽說了西蜀入侵的消息之後,都表現得很義憤的樣子。特別是一些皇子,比如說二皇子朱永清、四皇子朱永棣和八皇子朱永桂,更是賣力得很。為表現天子骨肉同仇敵慷的氣度,他們甚至表示要替父皇率軍征伐前金。

\t但世祖皇帝的表現卻奇怪的很,拿到戰報之後他隻是很隨意地掃了一眼,淡淡地說了一句“知道了”,便再也沒有下文了。

\t因為對皇帝的態度摸不著頭腦,雖然朝堂之中仍是憤憤不平的氣氛居多,但卻沒有人敢公然上奏折要求征討的。

\t但是耳目靈通的人們卻注意到,當皇帝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曾經有兩個人被宣入皇宮見駕。而這兩個人,便是皇帝的親信寵臣,大明國獨有的兩位異姓王爺——杜遠、卓非凡。

\t“臣杜遠(卓非凡),叩見皇上。”

\t杜遠與卓非凡高聲唱喏,卻沒有一絲要跪下去的打算。

\t世祖皇帝無奈地擺擺手:“罷了罷了,反正朕也知道你們不習慣對著人跪來跪去,而且也下過旨可以讓你們朝堂不跪的,現在是私下的場合,就不需要多禮了。”

\t杜遠與卓非凡笑嘻嘻地把腰直起來,也不待皇帝發話,徑自找了個位子坐下,把旁邊伺候的小太監看得嗔目結舌,轉過臉來直吐舌頭:

\t這兩位王爺的膽子也太大了吧,居然仗著皇上的寵愛,連上下尊卑的禮法也不守了。

\t杜遠與卓非凡才不管旁人怎麼看,一坐下來,杜遠就叫起了苦來:“我說皇上,你這也太難為我了吧。你知道你交給我的是多大一塊燙手的山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