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日,成都雙流機常79歲的肯尼斯·貝林從飛機的舷梯上走下來,他此行的目的是參加2萬輛輪椅捐贈儀式。他說:“給予,是我人生的最大快樂,我要的回報隻是殘疾人臉上會心的微笑。”
世界輪椅基金會主席肯尼斯·貝林是世界上捐贈輪椅最多的人。72歲時,他創建了世界輪椅基金會,7年來他去過142個國家,捐贈了30多萬輛輪椅;而在中國,他向62個城市捐贈了13.7萬輛。
發現我的生命裏缺少一樣東西
1928年,貝林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一個農戶家庭。貝林的家境很貧困,父親一小時掙25美分,母親幫別人洗衣服、打掃衛生,兩人用微薄的收入支撐著整個家庭。
7歲那年,貝林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賣報紙。每賣掉一份報紙,他就能掙1美分。此後,他又幫別人裝卸牛奶、修剪草坪,並在牧嚐乳酪廠和雜貨店等地方工作。
後來,他成了房地產開發商,搬到加利福尼亞,並建設了塔瑪拉克城。再後來,他移居加利福尼亞,在那裏建造了黑鷹社區,這是美國最高檔的社區之一。27歲那年,他掙到了人生中第一個100萬美元。
如今,貝林可以隨時在他的私人飛機上帶著家鄉的奶酪飛往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他擁有頂級豪宅、世界級經典汽車。1988年至1997年間他還擁有西雅圖海鷹橄欖球隊。
貝林似乎什麼都不缺了。但是,他總覺得自己生命中缺少了某一樣東西。
直到2000年的某一天,貝林把一個滾到地上的越南小姑娘從地上抱起來放在輪椅上時,貝林看到小姑娘綻開了笑容,眼睛如同正午的天空一樣明亮。“她那一刻的變化,讓我感受到了快樂。為了追求那種感受,我願意盡我所能去做一切。”
輪椅對殘疾人來說是尊嚴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不是要把自己的錢捐給別人,而是想給他們一種生活下去的方式。”
2000年,貝林創立了輪椅基金會,其宗旨是為每一位需要輪椅的男女老幼贈送一部輪椅,預計5年之內捐贈100萬輛。
“對於千百萬殘疾人來說,輪椅可以讓他們活動、上學和工作。最重要的是,它代表著尊嚴。當一個人趴在地上時,他是沒有尊嚴的;當他坐上輪椅,可以和別人交流時,他的生命就有了希望。”貝林誠懇地說著一個關於行走的夢想。
在奔赴世界各地捐贈輪椅的過程中,貝林結交了很多朋友。貝林說,在很多國家,接受他幫助的殘疾人幾乎無法和他用英語交談,但是在那一刻他感受到的快樂,比活在自己的王國裏更妙不可言。“他們看著你,說願意活下去,我就覺得他們也幫助了我自己。”
希望去世前捐光最後一分錢
“我為虛度了那麼多年的光陰而深感遺憾,我起初以為錢掙得多就是目標。事實上,我把梯子靠錯了牆,爬到頂才發現錯了。”
就像與胡同裏的老頭兒聊天那樣,與貝林聊天無拘無束。即使問他打算如何處理遺產這樣敏感的問題,他也樂嗬嗬地回答:“我希望去世前把自己最後一分錢都捐光。”
貝林在孩子很小時就教育他們,幫助別人是一種義務。對此,他的家人也非常支持和理解他,他有三個兒子目前在輪椅基金會工作。
從72歲生日開始,這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就馬不停蹄地和時間賽跑。一年中有兩百多天,他帶著輪椅,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他說,一些人畢生都在追逐金錢,絕大多數時間卻一無所獲;另一些人掙的錢多得花不了,自己卻活不過他們開的那些公司。這兩種人都在朝著他們所認為的幸福不停地勞作,但是他們都錯了。
貝林說,許多人捐贈是因為覺得這是善舉,但他們並沒有用心去給予。而他自己則覺得,付出不是責任,給錢也不是目標,而是快樂。“其實,富人和窮人都可以做慈善,除了捐助多少的區別外,心都是一樣的。”
在成都捐贈完輪椅後,貝林趕到了北京,主持了“動物之美”自然博物館開館儀式。在北京、上海、大連和揚州,貝林先後捐贈了四個自然博物館,“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我的收藏,了解那些他們並不知道的世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作為中國殘疾人基金會理事中唯一的外國人,貝林收到過很多中國人親手做的禮物。此次在成都,他也收到了來自殘疾人劉惠等6人花了整整一周時間親自製作的景泰藍畫。貝林彎腰拍拍身高僅1米的劉惠,欣喜得像個孩子。在現場,他不僅和他們合影留念,還要求製作者將名字留在上麵,說回去後將把它掛進自己的黑鷹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