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盲人的微笑(1 / 1)

有一段林蔭道,那裏經常有盲人在拉二胡討“生活”。我不願意稱呼他們為乞丐,因為他們與乞丐不同,他們是付出勞動的。

有一次路過林蔭道,一對夫妻模樣的盲人在演唱,歌是十多年前的《十五的月亮》《塞北的雪》,男的拉二胡,女的演唱。那二胡和歌聲真的糟透了,不斷地變調變聲,難以入耳。但是他們十分執著,一首接著一首。入夏後的杭州,氣溫很高,他們的衣衫已經濕了,臉色通紅。奇怪的是,在整個演唱過程中,他們的臉上一直掛著微笑。其實,我就是被這燦爛的微笑吸引住的,我站在林蔭下,看著。

每當一曲表演完畢,兩人的笑容會突然褪去,換上的表情是疲憊的、無助的,看了讓人覺得痛苦。但是,隻要男的二胡聲一起,兩人似乎像充了電似的,馬上換上笑容,一個拉得投入,一個唱得忘我,十分精神地表演著。

我給了他們5元錢,錢交到正在唱歌的女人手裏,她馬上感覺出來是5元錢,她在話筒裏說了一聲“謝謝”,後麵那句歌詞正好是“軍功章裏,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她加重了聲音,麵對著我,仍是一臉笑容,像是用歌聲向我表達謝意,這讓過往的幾個行人忍不住竊笑起來。

我有些尷尬,迅速離開了。

回頭再看,那幾個路人也在掏錢給他們。那女的歌聲更加高了,二胡的音量也高了許多。

盲人的眼睛看不見世界,但心是能感覺到的。他們把賣藝地點選擇在圖書館外麵,那是選對了地方。進進出出圖書館的人,多多少少是有點文化味的。

我一直在回味那對盲人表演時的微笑,以及不表演時的憂愁,如果細細體會,突然間會讓人唏噓不已。

對於盲人而言,他們的艱難生活是可以想象的,但是,他們沒有把自己的苦難兜售給別人,如果他們在舞台上表演,有幕布和後台,那份愁苦甚至可以永遠不被人知。

把最好的一麵留給他人,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成功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