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重生(五)(3 / 3)

從見到朗利到現在,我從來沒有考慮過他是哪一國人。他的名字和語言給我很直接的西方人的感覺,可是現在,在告訴我想知道的一切的之前,他卻突然講了這麼一大串蘇聯解體前的社會背景。這讓我對他的國籍產生了疑問。

“那是1991年12月25日。電視轉播克林姆林宮頂的降旗鏡頭我至今還記得。你說的‘三大利益集團’是什麼?”

“第一集團是新興企業家階層。這就是所謂的資本主義最初形成的根基階層——小業主。他們在前蘇的比例不大。屬於先富起來的人。第二集團是城市知識分子階層。最後一個集團,就是上層精英領導層。這三個集團在這個國家的分解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當然,美國人也同樣沒少出力……”

“等等,你說的這些和我的問題到底有什麼關係?”朗利的語氣姿態依舊很平穩,在他的這些未講完的話中,我依然什麼都看不到,不得不打斷了他的話。

“你的履曆顯示你是一個極有耐心的人。我們現在已經坐在了這裏,你還急什麼呢?我的張。”此時的朗利顯得很悠然,我把身子重新靠了回去。還是衝他點了點頭。

“這麼說吧,美國人在蘇聯解體之後對俄羅斯民眾做過調查,發現在蘇聯改革中,支持徹底改變社會製度,也就是說支持資本主義製度的,不到20%,支持在社會主義製度上,作出相應改進,尤其是政治選舉民主化的人,是不到50%,這隻能說明,蘇聯人真實的目的,其實並不是改變原有體製,而是對社會過於集中的權力不滿。隻是這樣的情緒,被某些人利用,從而改變了社會基本體製。而改變原有體製,又沒有一套完善的體製相取代的時候,這些人就可以渾水摸魚,將大量國有財富據為己有。

比如切爾諾梅爾金。他作過蘇聯天然氣公司的總經理,趁著體製改革時期的混亂,一下子成了公司主要控股人,家族控製著世界40%的天燃氣,財富數億。蘇聯共青團中央書記科爾科夫斯基則將國有銀行趁著私有化改革的機會,弄到了自己名下。這些人都是**裸的蛀蟲!

所以,這一切的發生,直接促使CEQ的產生。在那個年代裏,雖然絕大多數人都背離了自己的信仰,但仍然有人堅持著。蘇聯的解體也並不能直接證明這個製度的失敗,我們,CEQ有這個能力可以做給世人看。”

盡管嚴辭激烈,帶有情緒話,但朗利的口吻卻隻微微有些激動。我看著麵前的這個麵容清秀卻有滄桑魅力的中年男子。突然被他的理想化帶動了些情緒。他的這些話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的確很有道理,隻是這段已經成為曆史的政治格局及其背景對於現在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基本上沒有意義。所謂體製的爭論的表麵之下,無非是對資源的控製和實力的角逐。

這段話的落幕,我和他都停了下來。彼此認真的看著,他的眼神很真誠的帶著執著。精致的五官像是件唯美的藝術品一般吸引著我。

“你的話很有感召力,和你的外表一樣。不過你似乎忘記了你曾經告訴過我的,你們在生物科技上的優勢。所以,朗利先生,我直接懷疑你就是CEQ負責蠱惑他人的角色。”端詳很久,我才緩緩得說道。

“嗬嗬,你能想到這一點很不簡單,張。我更加看好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