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季東的夫郎王小菊也來了李染家,意思是他也想在李染家的小作坊裏做事。李染也想跟張桂花一樣,表示肯定歡迎他的到來,同時也跟先前對張桂花說的哪一樣,把他自己心裏的想法跟王小菊說了一遍。

而王小菊聽了李染的話,想都沒多想,就讚同了,對著李染千恩萬謝後就一路興奮的笑著跑回家。李染對於王小菊的這個反應也不算是意外。畢竟想想,張桂花跟王小菊家的情況不一樣。王小菊家裏有季阿嬤和季叔公兩個人,他們倆身體都還很硬朗,完全可以照顧好家裏的一切事宜,季東和王小菊夫夫可以放心的去鎮上開食肆,而不用跟張桂花一樣要時刻擔心家裏。

第二天,季阿嬤一家人全都來到李染家裏,昨天王小菊回家,告訴他們這件事,他們全家人都高興的瘋了,他們家雖然在季家村算是家境殷實的,日子過得不錯,但是誰又會嫌家裏的錢多呢,能賺更多的錢當然是高興得不得了。可是高興過後,他們又想著,李染把這個好法子告訴自家了,他自己家裏更怎麼辦呢?自家可不能因為要賺錢就去做那不要臉的事。

昨天時間有些完了,不方便來,所以今天他們家全都來到李染家。季阿嬤再三的追問李染這會不會影響到他自己,等看到李染真的很堅定的告訴他不會影響到他家,而且,李染告訴季阿嬤,即使季東叔不去鎮上開食肆,他自家也不會去鎮上開的,這樣一來反而是浪費了這麼好的一個主意。看李染這樣認真的說,而且也不像是作假的,季阿嬤才算是真的放心了,但是季阿嬤卻是堅定的一定要給兩層的股份給李染,還表明,如果李染不接受,他就寧願不開這個食肆。最後,李染真的推辭不過,就還是接受了,心裏想著以後在別的地方在補償給他們。

從李染家回去,季阿嬤一家人都去忙著這開食肆的事宜,叫季西在平陽鎮幫忙尋找合適的店麵。原本李染想著的是叫季東王小菊在賣粉之類的和賣粽子之類的選擇一樣,不過,王小菊卻是想兩個都選,覺得這樣比較保險。李染倒是無所謂,反正現在張桂花家也不去鎮上開食肆,王小菊要的話就給了他。

這件事情說定了,李染家裏卻是要忙著小作坊找人的事情。消息早就放出去了,季家村全村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最後季南和李染兩人商量就定在二月二十五這天招人。到時候開個類似於前世現代的招聘會,村裏有誰想來這小作坊做事,到時候,就都可以來季南家裏麵試。

‘招聘會’的消息一出,全村嘩然,在村裏隨處都能聽到村民們討論這件事情的場景。而在二月二十五這天,季南家早早的就被擠了滿院子的人,人頭攢動,麵試的、看熱鬧的都有。

季南清了清嗓子,在前麵說了幾句話,意思就是叫他們靜一靜,並把招多少人和初步的待遇給重新說了一遍,雖然這已經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的事情。等來麵試的人都排好隊了,李染和季南坐在前麵,就開始麵試。他們的小作坊這次要招十五個人,打算招十個夫郎(或者哥兒)和五個漢子。張桂花和他的漢子王大是早就定好了的,所以這次其實要招十三個人就可以。

麵試很快的就完成了,季南和李染兩人選好了十三個人,九個夫郎和四個漢子,沒有沒出嫁的哥兒,都是看起來憨厚老實肯幹負責,在季家村口碑都不錯的人。其實,出了今天搞得這場所謂的‘麵試會、,李染和季南兩個人早早的就在私底下打探過,所以對今天來麵試的人,其實都有些初步的了解,不然也不可能這麼快的就選好十三個人。

熱鬧的‘招聘會‘解散後,選上的人高興的歡天喜地的回家,有些人還想著今天一定買些肉,好好的慶祝一場。而沒選上的人則是低落的回家去,心裏有些嘀咕埋怨著不公平。不就村裏就傳出些對李染家不好的風言風語的,有些甚至還說的很難聽。不過,這次沒到李染他們自己出麵震懾,那些被李染選上的人家都主動出來給李染季南說話、對罵。而李染和季南也沒心思去跟那些不懷好意的人去爭吵這無聊的事情,他們愛說什麼就讓他們說去,反正也隻是些無關痛癢的話。

選好了人緣,接下來就是原材料——番薯。好在在鄉下是最不缺這東西的,李染放出要買番薯的消息,又是很多人都來李染家推銷。李染和季南撿幾家品質好的買了,並且放出話說,他們家這是長期要收購番薯的,隻要到時候大家的番薯品質好,他都會買的。那些沒被選上,心裏也高興了,隻要自家也種出好的番薯也能賺錢了。

人員有了,原材料也有了,一切準備就緒,李染立馬的就開工,主要是,鎮上羊肉館的薯粉皮和薯粉絲的存貨真的不剩多少了,一直在催李染補貨。當然在開工前,李染還叫招來的這些每人簽了一份協議,協議的大概內容就是不能把李染交給他們的做薯粉皮和薯粉絲的方法,否則的話就罰銀五百兩,並且還要去坐牢,為此,李染還特地把張望請了來,就是為了震懾的作用。李染把協議的內容念給他們聽了,告訴他們如果同意的話,就簽了,不同意的話他也不勉強。這也不能怪李染這樣先小人後君子,主要是因為,這做薯粉皮和薯粉絲的方法如果學會了,很容易會被人模仿,如果他這裏的工人被人收買,把方法賣了,到時候他還怎麼賺錢呢,鎮上的羊肉館還如何保持特色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