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是魚中上品,但是真正的大鯉魚很不容易抓到,想捉鯉魚就必須了解鯉魚的習性,鯉魚喜歡生活在溫暖、肥沃、雜草叢生的水域下層,也就是說大鯉魚最喜歡水草肥美的地方,像水底的溝壑、斜坡、岩石之類的地方,也是鯉魚喜歡呆的。
幹爹家所在的水域,有一條挖沙時留下的大溝,由於水流緩慢,很多腐殖質都衝到大溝裏,所以那裏水草茂盛,水流緩慢,是鯉魚最想呆的地方。因為多能抓到大魚,幹爹把那裏叫鯉魚溝。我跟著幹爹在水中遊動,別看幹爹年紀大了,但在水中身體矯健,身子一扭動,就能遊出去很遠,我跟起來都有些吃力,幸好鯉魚溝離岸邊不遠,那個地方早些時候,又跟幹爹去過,所以不用擔心跟丟。
運河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工開鑿的,所以運河不是很深,我在水中遊著,可以清楚的觀察水底。水底的世界很精彩,一條條魚在下麵悠閑的遊過,並沒有因為我們的到來而驚慌失措。雖然這樣的地方,偶爾也會有一條大魚遊過,不過那些都是白鰱魚,不是我們要抓的。
在水底繼續往前遊,我們來到了鯉魚溝,鯉魚溝很多,南北的方向,順著水流,溝裏長滿了水草,水草的葉子很長,如同飄帶一樣,順著水飄著,底下是豐富的腐殖質沉澱成的淤泥,鯉魚最喜歡這樣的地方了,這個和鯉魚的覓食習性有關係。
鯉魚在水底覓食時,是用吻和胸鰭攪動水底泥沙,把吻伸向下方尋找食物。因此,鯉魚覓食時,水底發出陣陣成團的氣泡,一些水底雜屑也被攪動起來,雜屑伴隨這氣泡不時漂到水麵上,正是因為這個習性,讓我們很容易找到鯉魚藏身的地方。鯉魚靠視覺、嗅覺、觸覺覓食,行動謹慎,一些大的鯉魚,有自己固定的巡遊路線,幹爹能憑著經驗,擋住魚逃跑的方向。
我和幹爹到了鯉魚溝的上方,幹爹朝我做了一個小心尋找的手勢,然後雙手拿著魚叉朝旁邊遊過去。在水中不能說話,所以隻能靠手勢。和幹爹分開之後,我手裏拿著魚叉,用腳攪水控製方向,眼睛緊盯著水草的動靜,尋找大鯉魚的蹤跡。找;鯉魚得小心前行,不然鯉魚容易老遠就發覺。鯉魚一旦發覺不對,就會用逃命三招,第一招是鴕鳥長樣的招式,頭插在水底的泥裏,尾巴朝上躲避。第二招是直線逃竄,用最快的速度,絕不回頭。第三招是把身子彎成一個圓,然後用力彈開,這一招可以快速的上升逃命,如果離的水麵近的話,能直接彈出水麵,讓天敵措不及防。
我們正在搜尋,忽然發現一處水草亂動,從裏麵攪動起一攤渾水,草屑隨著渾水上升。我一看就知道那裏有大魚,幹爹拍拍我的肩膀,然後用手比劃了一下,我們兩個人分開朝大魚遊過去。這時的動作要輕,幸好身上有水鮳,不容易發出聲音,發我輕輕的遊到渾水前,發現水草裏果然有一條大鯉魚在那裏覓食,大概有十幾斤,野生的鯉魚超過五六斤,味道就很好了,當然鯉魚越大越好吃。
野生的鯉魚和養的鯉魚不一樣,養的鯉魚身子發黑,魚鰭也不鮮豔,一眼就能看出來,而野生的普通鯉魚身子發黃,魚鰭是赤色,這就是書上說的赤尾金鱗。我遊動過去,那尾大鯉魚忽然身子一動,我以為要跑,沒有想到鯉魚身子朝著,頭插進泥裏,尾巴朝上自欺欺人,以為這樣做我看不到。
我一看是機會,迅速接近鯉魚,然後雙手用魚叉朝著鯉魚刺去。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鯉魚就在我快刺中它的時候,忽然身子一下子蹦起,然後扭動身子,直線朝著前方逃去,尾巴攪起一片水花,把我往後退了一下,可見鯉魚的速度之快。那速度輕而易舉的躲過了我的魚叉。抓大鯉魚通常隻有一次機會,一次抓不到鯉魚就跑了。
不過這次該到鯉魚倒黴。碰上了我幹爹,幹爹對魚的習性太熟悉了,早就斷了鯉魚的後路,在那裏拿著魚叉等著鯉魚。大鯉魚光顧著逃跑,一看前麵有人,趕緊的身子一彎曲,成了半圓形,然後猛然一下子張開,直接朝著水麵彈射而出,想結著跳出水麵逃遁。不過幹爹哪有那麼容易讓鯉魚逃走,魚的速度快i,幹爹的速度更快,直接一魚叉朝鯉魚叉去,魚叉刺中鯉魚之後,鯉魚就再無逃生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