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侯爵秘塚(3 / 3)

感念當年朱家對薑家有大恩,所以當時的薑庸後裔,自願承擔起世代在島上為朱之璉守墓的重任,在葬禮結束後,就直接留在了島上,定期祭掃。而令人驚奇的是,家境並不寬裕的朱家竟然不知從何突然拿出了一大筆錢,在島上為薑家修建了一座大宅,作為薑家居所,同時也作為朱家後人來祭拜時的住所。

朱之璉的葬禮在明東島上,簡單、秘密而隆重的進行著。

不料前來送葬的隊伍,在安葬好了朱之璉之後,就在離島返回陸地的途中,突然遭遇大風,幾艘弱不禁風的船隻都不幸沉沒,竟無人生還。

可憐船上的都是朱之璉全部的子孫!自此朱之璉一脈便從此斷絕。

隨後,大清的禁海令便越發嚴厲,規定“片板不得下海”,就這樣在殘存的朱家旁係子孫的意識裏,孤島上的這位先祖也就慢慢被遺忘,更沒人知道他的墓地的具體位置。唯有薑家還默默守在海島,不辱使命地完成著定期祭奉。同時,靠捕魚、養殖雞鴨和種蔬菜穀稻,雖與世隔絕,但日子竟也過得自給自足、悠然自得。

後經幾代繁衍,薑家已經到了薑國棟的太爺爺當家做主的時代了。老太爺生在清末,但還是頗有些新思想的。他決定讓兒子薑振啟,也就是薑國棟的爺爺,來到陸地上生活,並進入了陸軍學堂。

畢業後,因其成績優異,薑振啟成為國民黨軍統頭子戴笠的麾下的一名書記員。而此時,薑國棟的伯父薑皓清已經10歲了。

不料,天有不測風雲,國民黨軍隊的頹敗之勢在三大戰役後,如雪崩一樣,急轉直下,無可回轉。陰差陽錯間,薑振啟竟然因為掌握了諸多國民黨軍政機要密文,而沒有選擇地在槍口的要挾下,來不及與妻子告別,就被迫立即乘船趕往了台灣。

從到達台灣的那一刻起,薑振啟就無時不刻惦記著想與遠在大陸的妻子和兒子取得聯係。無奈,因為他的身份特殊,行動、書信均受到更多限製。再加上當時台海局勢緊張,尋親,是一件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又經過了5年,眼看回大陸無望,無比眷戀家鄉自己妻兒的薑振啟,無奈又在台灣娶妻生子。兒子取名薑皓華。

30年後,年僅55的薑振啟因為思念故土和妻兒,過早地衰老了。臨終前,他將薑家和朱家的這些故事,全部講給了兒子薑皓華。並一再要求兒子將來找機會回大陸,找到哥哥薑皓清,並繼續看護朱家墳墓,“這是祖宗遺命”。之後,薑振啟心懷無法完成祖宗留下的為朱家守墓的遺命,便抱恨而終。自此,留下大陸和台灣的兩地牽掛,薑振啟就與薑家陰陽相隔。

不知不覺中,就在這座墓碑前,薑國棟這個對此地最陌生的人,卻講述著這座墓主人最熟悉的故事。

看著目瞪口呆的眾人,薑國棟蹲下身子,撥動了幾下紙灰。然後說道,“各位,這就是關於這座墓碑和墓主人的故事。我知道的就隻有這些了。”

說完,衝著墓碑恭敬的說道:“侯爺,我們薑家子孫會誓守祖訓的。以後,就由我來定期給您守墓,不讓外人打擾您的寧靜。”

看著這眼前的一切,眾人此時才算回過神來。

“原來是這樣啊!”小唐也不禁發出了感歎,“原來薑家人是這麼忠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