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驚叫:“喂,施主怎麼不快去殺狼?”
“罪過,罪過!”農夫虔誠地說,“您已經說服了我,我打算從此吃齋念佛,不敢妄開殺戒。”
人的觀點往往由個人的處境而定。在講大道理的時候,不要忘了設身處地、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去想想。
碑下的靈魂都在笑
◆文/佚名
一個西班牙海員、一個菲律賓大學生、一位哲學家和一位批判主義學者,4個人同時前往麥哲倫遇難的馬克旦恩島遊覽。他們都見到了一塊用英文書寫的黑底白字的兩麵碑。
碑的一麵記述:時於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率領眾人於此擊潰西班牙侵略者,殺死魁首斐迪南·麥哲倫。菲律賓人在拉普拉普指揮下抵禦了一次歐洲人的入侵。
碑的附近還塑有拉普拉普威嚴的銅像和砍殺麥哲倫的英武畫麵。
碑的另一麵記述:時於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麥哲倫與馬克旦恩島酋長拉普拉普率領的眾人交鋒,身受重傷,殞命於此。其後,船隊改由埃爾卡諾率領,第二年9月6日,泊歸聖羅卡爾港,首次完成環球航行。
西班牙海員看了這塊碑首先產生不平,他說,一個愚頑的酋長在狹隘的地方主義衝動下,殺死讓人類認識轉折、文明飛躍的航海家,這本身已是曆史的一大悲哀;怎麼反在這裏塑造起酋長的銅像,還有那個殘忍的畫麵!
菲律賓大學生聽了很不以為然地說:“不,那年麥哲倫在這裏已受到當地人的熱情款待,還為他的船隊補充了足夠的糧食,隻是這個不大的馬克旦恩島的島民不願接受麥氏的傳教和洗禮。難道麥哲倫就應該憑借他手中的槍炮實力殺戮無辜島民嗎?文明何有?公理何在?這完全是侵略者應有的下場。”
哲學家笑了笑:“我看這塊兩麵碑就是曆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典範。它既維持了民族尊嚴,又記述了曆史真實;既緬懷了艱難的人類文明進程,又讚歎了民族主權應有的莊嚴。聰明的曆史在這裏凝成了琥珀!”
批判主義學者十分反感這種用哲學遮蓋下的調和。
他說,任何沒有是非沒有善惡的說法都是滑稽的。“沒有善惡,就等於沒有靈魂。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居然刻在一塊碑上,這究竟是拉普拉普的悲哀,還是麥哲倫的不幸?究竟是我們判別能力的低下,還是有人故意製造謎團?”他們誰都理由十足,誰也沒有辦法說服誰;他們辯得額頭出汗,唾沫直冒,辯了很長時間,但誰也沒有想到,碑下的英靈,無論是拉普拉普還是麥哲倫,都一直在笑。
實際上,很多時候,在很多事情上,並不一定要求每個人都統一思想,正是因為不同的人的思想和看法的差異,才使世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
要經過3個篩子篩選
◆文/佚名
一天,一個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兒,說:“我有個消息要告訴你……”
“等一等,”哲人打斷了他的話,“你要告訴我的消息,用3個篩子篩過嗎?”
“3個篩子?哪3個篩子?”那人不解地問。
“第一個篩子叫誠實。你告訴我的消息確實是真的嗎?”
“不知道,我是從街上聽來的。”
哲人接著說:“你要告訴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實的,也應該是善意的吧?”
那人躊躇地回答:“不,剛好相反……”
哲人再次打斷他的話:“那麼請問,使你如此激動的消息很重要嗎?”
“並不怎麼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說。
哲人說:“既然你要告訴我的事,既不是真實的,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麼就請別說了吧!這樣的話,就不會困擾你和我了。”
我們想告訴別人什麼消息的時候,也需要先用“真實、善意、重要”這3個篩子篩一下。感覺不必說的話,就不要說。要學會掌管好我們的舌頭,千萬不要無事生非,傳播流言。
第四十一個遇險者
◆文/佚名
在阿爾卑斯山麓,有個著名的修道院,院長凡蒂斯是個很有學問、很善良的老人。他從事慈善事業,馴養了一隻身高力大的救生犬。這隻救生犬渾身像炭一般黑,名字叫黑蒙。
大雪封山的季節,常有人在山裏遇險。凡蒂斯院長一接到求救信息,就在黑蒙的脖子上套上救生袋——裏麵裝有烈酒、香腸、麵包等物,接著就把遇險者的衣物給它嗅。黑蒙就飛跑進深山裏,一路追蹤著遇險者的氣味,一直到找到遇險者為止。
遇險者看見黑蒙就如看見救星,他們解開黑蒙帶來的袋子,用烈酒驅寒,用藥膏擦凍傷,用香腸和麵包充饑,然後,由黑蒙領出深山叢林。如果遇險者走不動了,黑蒙身上的袋子裏還有筆和紙,遇險者在紙上寫清自己的情況及需要,黑蒙就會將那張求救紙帶出來,再由救護人員趕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