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取決於感受
◆文/佚名
一個對都市文明極度反感的人,立誌要到農村尋找自己的“精神世界”。於是他不顧家人的反對,來到了一個偏僻的山村。村中竹叢處處,流水潺潺。他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驚歎世間竟有這樣的仙境。天空一片湛藍,河水清澈甘甜,小山一派翠綠,完全是書上所說的山清水秀。加上悠然從容、四處閑逛的雞、鴨、牛、羊,整個就是一幅世外桃源的畫卷!
他高興極了,準備就在這個小山村裏定居了,從而沉醉於像陶淵明一樣的田園生活裏。半個月過去了,他每天在這裏走走,那裏看看,新鮮感漸漸地淡了。
兩個月過去了,他感覺到了不適應:每逢下雨,到處泥濘不堪,簡直沒法走路;家禽家畜們隨地拉屎拉尿;一不小心就被不知名的蟲子咬上一口,又痛又癢;因為沒電,村裏的人天一黑就上床睡覺;因為時令的關係,吃的菜翻來覆去就那幾樣……住了三個月,他開始用“窮山惡水”來形容這個山村了。
半年之後,他懷著一種無法忍耐的心情離開了這座山村,又回到了城市。
故事中的人很像《甲方乙方》中那個下農村體驗生活的大款,城市受不了,農村受不了。富也受不了。窮也受不了。其實,環境隻是客觀因素,精神充實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的主觀感受。
眼睛在上麵
◆文/佚名
菲律賓外長羅慕洛是聯合國的發起人之一、世界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他年輕的時候,曾為自己矮小的身材而自慚形穢,所以他就經常穿著高跟鞋,但是即使是這樣,他的身材還是顯得矮小。有人嘲笑他說:矮子就是矮子,穿上高跟鞋又有什麼用呢?為此,羅慕洛憤然脫下高跟鞋,並發誓以後再也不穿高跟鞋了。
他在心裏暗暗下決心要從其他方麵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於是他刻苦地學習,畢業後,努力地工作,積極尋找機會,最後終於成為菲律賓的外長、聯合國的發起人之一。
在聯合國成立大會的那一天,羅慕洛以菲律賓代表團團長的身份。應邀發表演講。當他走上講台的時候,大家都哄笑起來。因為聯合國講台的高度是按照西方人的身高設計的,他的身高隻能使他的兩隻眼睛露出講台。
但是羅慕洛依然鎮定地站在那裏,他用露出來的兩隻眼睛注視著大家,待笑聲停止後,他突然舉起一隻手,用力地揮動,並同時莊嚴地說:“我們就把這個會場當做最後的戰場吧。”語音未落,全場立時寂然,隨後,掌聲雷動。
此後,他在國際舞台上叱吒多年。他逝世的時候,聯合國為他降半旗致哀。他的身高隻有一米六左右。
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我們都不是完人,但隻要自己勇敢地麵對自己的缺陷,立誌從其他方麵彌補,那也一樣會顯示出自己的魅力。
人生需要減壓
◆文/佚名
最近,小李感到很難過。明明正值大幹事業的年齡,文憑也有,經驗也積累了一些,社會關係也很好。照理說,憑這樣的資曆橫豎都不會為工作發愁。可他卻不由自主地感到心虛:一旦一無所有,還能有勇氣從頭再來嗎?
一旦失去手中的果實,還能拿到未來的種子嗎?左思右想感覺心理壓力與恐懼越來越大。
穩定、受重用、待遇好、體麵、高薪、自由、有成就感……這些聽起來都深深吸引著小李,一旦擁有,便害怕失去,而擁有得越多,害怕得也越多。正所謂,患得患失,從來都是兩環相連的。
不同的工作環境,你所“患得患失”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如剛參加工作,你遇到更多的是“知識”、“經驗”、“能力”的門檻,但是工作幾年之後。你會遇到“裁員”、“轉型”等新的障礙;職位低的時候,壓力主要來自“正確做事”的挑戰;升職後,一部分壓力則來自於“正確做人”的挑戰……
那麼,如何減輕因“患得患失”而帶來的壓力問題就不期而至地擺在了我們每個人的麵前。要減輕自己的壓力,就要明白。在你“患得患失”中,怕的到底是什麼?
然後客觀地評估這些擔心有沒有可行的解決辦法。與其恐懼,不如學會放棄,權衡取舍,主動“失去”。
對於一些在職人員來說。局部的、暫時失去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候需要學會放棄,放棄一些和境況不符的需要,放棄一些影響自己繼續發揮潛力的所得,放棄一些個性和自我,放棄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讓自己有更多的餘地去應付最真實的壓力。
在必須進行取舍時,權衡輕重緩急,主動放棄一些暫時可以承受的所得,放棄那些對我們來說沒有太大意義的東西。不要為無謂的失去而恐懼。用全部的精力去迎接即將到來的真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