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火炮根據用途,有不同規格,並非越重越好!”黎貴達見了忽必烈和呼圖特穆爾的表現,心中越自信,把所知竅要一股腦倒出。“如今我軍中火炮,皆為千斤以上重炮,射程雖遠,功能卻過於單一。不適合野戰,敵軍一靠近,就沒法用了。並且火藥也有問題,一經運輸,立刻分出層次,每次裝填之前,必須重新攪拌,費時費力!”
“莫非破虜軍的火炮,還有很多花樣!”呼圖特穆爾仿佛心有所得,迫不及待地問。
“破虜軍6上所用火炮,分為攻城、野戰、近戰、子母射四種,每重之中還劃分為幾個等級。邵武有專門的火炮製造局,掌管圖紙和規格。所謂攻城炮,就是三千斤重炮,射程遠,威力大,卻不需配備太多。三、五門,能壓製城頭床弩,足矣。野戰炮的炮長三尺三寸致六尺六寸,炮口內徑四寸到七寸,射程多在五百致一千步,最遠一千五百步。乃為先致人而用,每戰攜帶三、四十門,以壯聲勢行色。這種炮最重者不過千餘斤,放到炮車上,一匹馬即可拉走。近戰炮由名虎蹲炮,自帶炮架,全長尺半,內徑一寸半,重量不過三四十斤,最大者重不過百斤,可用駑馬馱之,臨戰放置於地。百餘門同時點火,五百步之內,威不可擋。子母射炮分為子炮和母炮,專門為克製騎兵而用。母管腹部有口,子管平時裝好火藥彈丸。戰時,每一炮,換一子管,射遠床駑,而威力較投石機不遜。”黎貴達詳細解釋道,也不管忽必烈君臣能否接受內徑,外徑這種新名詞。
其時破虜軍火炮規格詳細,製造工藝要求嚴格。有科學院直屬的工廠,最後還有個強裝藥檢驗把關。雖然有文祥的‘書’做參考,但具體每一道工序,每一條經驗都是蕭資、林恩等人拿命換回來的。黎貴達起來簡單,卻不知道蕭資等人當年為了改進工藝和生產流程,花費了多少心血在裏邊。為了控製火炮質量,一個品種在走向成熟前往往要返工幾十次。
“還有一種手雷彈射器,用竹子編成,可就地取材製造。更是方便,幾乎投彈兵們人手一具。與騎兵交戰時,野戰炮先,打亂對方進攻隊列。虎蹲炮隨後,給不顧生死者迎頭痛擊。子母射炮在虎蹲炮裝填間隙時連,造成火炮綿綿不斷假象。通常打到這種程度,軍陣正麵已經成為火海,匹馬難入,敵軍早就潰了。如果這時還有人衝到近前,數百具投彈器同時招呼過去,鐵打的人也炸翻了。”黎貴達越越興奮,一時間有些忘了自己現在已經處於破虜軍敵方,話語裏充滿自豪。(酒徒注:野戰炮即大佛朗機,尺寸見於明代史料,為中國工匠根據繳獲海盜艦炮仿製。關於虎蹲炮,屬於明代工匠自創,見於明代文獻。史料記其重三十六斤,即現在的二十一點五公斤,長一尺九寸,射程五百步。字母連環炮為明代工匠根據西洋火炮改進,規格如上文,一母炮配八枚子炮,可持續射,是後代有殼射的始祖。明代我**械技術並未落在西方之後,而經曆一個清代,卻望塵莫及。所謂滿清十幾個‘明君’貽害無窮。直到現在,提及古代火炮,很多人的認識還停留在康熙年間重達三千斤的大將軍炮上。卻不知道,康熙年間的永固大將軍炮比起明代火炮,隻能算藝術品和擺設。)
“至於彈丸,更是複雜,有開花彈、鏈條彈、葡萄彈、還有純粹的鋼珠鐵沙。根據用途不同,敵人陣型疏密而調整。火藥也分外射藥和彈丸用藥,成分不一。最重要一條是要用冷水結塊後,再曬幹粉碎,做到顆粒均勻,任你運送多遠,都不分層!”(酒徒注:火藥顆粒化技術也誕生於明代,黑火藥威力不如現代火藥,但顆粒化後,卻能滿足古代作戰。甚至在抗戰初期,八路軍還用其做火炮射藥。)
忽必烈眼睛瞪得如燈籠大,他萬萬沒想到,火炮,還有這等多學問在裏邊。回頭再看呼圖特穆爾,見自己的左相口裏嘟嘟囔囔念著黎貴達過的新名詞,心神早已不知飛到何處。
“陛下身邊那些將官,大臣,不知道火炮運用之法,亦不知道其中分類。憑著些許印象就什麼可與不可,廢與不廢,要麼是為了挑刺而挑刺,要麼是不懂裝懂,以外行冒充內行。依臣之見,火炮乃戰爭之神,將來沙場決勝關鍵。放著此等利器不用,而去強求騎兵,才是真正的愚蠢!”黎貴達得意洋洋道,炮師最近受了很多窩囊氣,終於被他找機會給泄了出來。
這句話打擊麵太廣,忽必烈君臣從驚詫中回過神來,相視苦笑。草原民族向來以體魄強健為榮,能騎馬摔跤者即為好男兒,至於讀不讀書,懂不懂其他知識,那都是末節。外行冒充內行的事,大夥入主中原後誰都沒少幹。
想想現在倉猝之間知道這些道理,也沒機會將火炮重新回爐。能改的,不過是火藥顆粒而已,君臣二人不覺有些沮喪。又想到黎貴達的來曆,此人據在破虜軍中並不受重視,所以被包圍後才憤而投降。文祥麾下的一個棄將,見識能力都遠蒙古軍中阿裏海牙、阿剌罕這種老將之上,其他如張唐、陳吊眼等人,豈不是更神鬼難測?
一絲陰影從忽必烈君臣心中湧起,充滿所有空間。草原上,夜風呼呼刮著,吹得氈帳來回晃動。
酒徒注:康熙永固大將軍炮,南懷仁監鑄。重三千斤,炮長1厘米,口徑1.5厘米。全身綠色,凸刻精妙花紋,荷葉、蓮花、芭蕉等。自製成後沒有射記錄。直到光緒年間被八國聯軍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