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賊 (伍)(1 / 3)

破賊 五

隻有兩種可能讓對手放棄戰爭,一種是讓他知道,獲勝不可能,另一種,讓他明白,獲勝的代價太高。

從這點上看,這次邵武保衛戰是勝利的,因為破虜軍讓北元付出了五倍於自己的代價。但是,北元朝廷有取之不盡的兵源和資源,而邵武隻有一地。換句話,忽必烈輸得起,而文祥輸不起。

現在,文祥已經感覺到了這種痛,徹骨的痛。

這無疑是一場政治戰,保全了邵武軍的基業和破虜軍的威名,卻幾乎打殘了整支軍隊。損失最大的低級軍官,蜈蚣嶺之戰,各隊隊長和夥長一直戰鬥在最前方。

通常是,“一句弟兄們,跟我上”,然後揮動長刀殺入敵群。隻至流盡身上最後一滴血。這些人都是贛南潰敗後,重上百丈嶺的老兵。無論作戰經驗和對大宋的忠誠,都遠非後來補充進來的新附軍軍官可比。

文祥最揪心的,還是大將杜滸。自從荊棘嶺上撤下來後,這員虎將就一直處於半昏迷狀態。身上大大二十幾道傷口,讓隨軍大夫看著都直搖頭,用這些醫者的話來講,他們從來沒見過,傷這麼重還能活下來的。

無數弟兄倒在了荊棘嶺和蜈蚣嶺間,百裏不到的山路,徹底被血所染紅。四千多百丈嶺下來的老兵,五千多從黃去疾手中改編過來的“新兵”,此戰之後,剩餘不到一半。並且這個數字中還包括那些受傷者,而以目前的氣和軍中缺醫少藥的情況,隨著時間推移,陣亡的數字還會提高。

如果此時,在建武的武忠趁機殺入光澤,或兩浙東路的陳岩整頓軍馬來攻,文祥知道,自己幾乎沒力量招架。

除了破虜軍,現在邵武境內還有三股力量,一股是陳吊眼的義賊,一股是許夫人麾下的興宋軍,還有一股,是整體投誠的楊曉榮部。前兩股力量,根本不受文祥節製。至於楊曉榮部,文祥雖然心胸開闊,卻一百二十個不放心。

這為楊將軍跟在頁特密實身邊不是一年兩年了。別人投降蒙古人,可能是迫不得已,而楊曉榮,隻是為了升官財。

他倒不畏懼楊曉榮部的戰鬥力,楊曉榮在新附軍崩潰時刻,收斂的那六千多兵馬,在文祥眼裏,根本不堪一擊。出動破虜軍殘破不全的第一標,足以將楊曉榮的部曲繳械。

偏偏文祥現在不能動楊曉榮。

政治有時候就這麼玄妙,明知道那裏是濃瘡,也不能貿然去擠壓。因為一旦這樣做了,就會被視為沒有容人之量,無數有意無意的文人,就會揮動他們的生花妙筆,把本來簡單事情,描寫得越複雜。

這樣下來,將來必然給破虜軍的展製造巨大障礙。

“丞相,我想重編三標人馬”,鄒洬湊到文祥身後,低聲道。建寧縣內的餘火還沒完全撲滅,文祥的臨時指揮所還搭在城外的山坡上。帳篷周圍來往的人很多,有破虜軍,也有許夫人和陳吊眼麾下的將領。所以大夥商議事情的聲音不敢太高。

“把這次的俘虜補充進隊伍麼,跟老夫子一聲,讓他和子俊盡力動員俘虜,肯留下的,咱們都留下。但先別去動楊曉榮的人馬,咱們不能輕易給人落下話柄”。文祥回過頭,謹慎地道。

“我知道了,我的不是補充,而是將原來的四個標,打散了重新組合,先拚出一個標主力,剩下的,完全打散了,將願意留下的俘虜,補充進去,統一整編。大家一起訓練,重新打造咱們的破虜軍!” 鄒洬鄭重地道,眼中閃出一縷剛毅,“由老兵帶著新兵,讓所有人像我們當時在百丈嶺上一樣,重新學習。半年後,咱們手裏的軍隊隻會比原來更強!”

“隻怕蒙古人不會給咱們留那麼長時間,咱們殲滅了頁特密實,恐怕以後北元將士的主攻目標就會變成咱們”,文祥的笑容有些苦。這是他事先想過的結果,也是不得不接受的結果,隻有這樣,才能給朝廷喘息的機會。